学习“西畴精神” 做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

作者:省委政法委 李爱军 加入时间:2020-08-25 14:11

“西畴精神”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实写照,是一座“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丰碑。这种精神,焕发着历久弥新的神奇光芒,彰显出超越时空的宝贵价值。是中华民族行健自强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的伟大昭示,具有跨越时空、散发永恒魅力的深远影响。学习“西畴精神”,要做到五个“学习”和三个“做到”。

一是学习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西畴人民面对自然恶劣、生活窘迫的困境,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坐等观望,而是先干起来,赢得各方支持。正是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了从被动“等”到主动“干”的蜕变,正是拼命豁出去的一股子豪气、正气、勇气激励着他们生生不息、顽强拼搏,才实现了西畴人民从安贫守命到穷则思变的深刻觉醒,把昔日的乱石窝窝变成了生态绿洲、美丽家园。   

二是学习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作为“西畴精神”的灵魂,自始至终贯穿在其孕育产生和发展丰富的历程中,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统一体。西畴人民将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融入“西畴精神”,勇于探索、敢于拼搏、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使其成为西畴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利器。 

三是学习勤劳实干的实践品质。“西畴精神”将“苦熬”转变为“苦干”,将“坐等受穷”转变为“实干致富”,传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劳动人民本色,让民族精神绽放出新时代的耀眼光芒。西畴人民正是发扬了这种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时代精神,才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险关,跨越了一重又一重障碍。   

四是学习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面对“地无三尺平,滴水三分银”的生存环境,西畴人民敢于摒弃一切思想禁锢,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韧毅力敢攀高峰、敢渡深水、敢涉险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从内心深处喊响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最强音,以不甘落伍、奋发有为的姿态勇立时代潮头。   

五是学习建好家园的豪情壮志。“西畴精神”集中表现在西畴人民把支前参战、保家卫国的朴素情怀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家园的豪情壮志,以铮铮铁骨同恶劣自然环境和深度贫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书写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边固边的动人乐章。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西畴精神”彰显了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火热的发展和建设事业。学习和弘扬“西畴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仍有诸多启示。

一是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目的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脱贫问题,是为民,这是初心和使命的召唤与体现,所以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心中是否始终装着人民,服务是否完全彻底。学习“西畴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导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二是要做到始终不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奋斗,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西畴精神”的落脚点就是实干、奋斗,当年西畴的干部群众就是靠这一点实现了脱贫。现在我们虽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还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伟大梦想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靠奋斗来实现,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三是要做到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的良好作风。“西畴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学习和弘扬“西畴精神”,就要坚决反对“四风”,摒弃骄傲自满、贪图享乐思想,艰苦奋斗闯新路,艰苦创业再出发,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履职尽责。“西畴精神”的本质是艰苦奋斗、勤劳实干,特点是不甘贫困、不甘落后,埋头苦干、不畏困难,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循序渐进、系统推进,要义是不等不靠不懈怠,核心是苦干实干加油干。大力弘扬“西畴精神”,就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实质及实践要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