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畴精神” 练就过硬本领

作者:省政府研究室 孙 鹤 加入时间:2020-08-11 09:29

“西畴,如果你愿意在网上查一下这个地名,就会感叹于造物主的无情和冷血”。这是学习资料的第一句话。带着心中的好奇,去网上查了一下,震撼极大,感叹祖祖辈辈的西畴人是怎样在这样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生存的,更感叹西畴人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学习了“西畴精神”之后,我想到了“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兰考精神”,看到西畴现在的山间公路,我想到了河南的郭亮挂壁公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不服输、不等靠、不放弃,伟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多少奇迹。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国家公务员,我更应该学好“西畴精神”,并践行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穷山恶水逼出了西畴人的自力更生精神,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应该成为我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的动力。

一要继续保持学习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东北重要讲话中把“思想观念短板”作为东北地区发展的“四大短板”之一,深刻揭示了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思想观念根源。当前,吉林振兴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风险调整不容忽视,而思想观念短板就如同振兴发展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通过深入解放思想来补齐思想观念短板。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束缚,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助力扬帆。但是,解放思想不等于固步自封,也不等于闭门造车、异想天开,要认真学习,到书本中学、到实践中学、到经验中学,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东北振兴作出的重大判断、重大部署上来,用学习帮助思想解放。

二要继续保持刻苦精神。作为机关干部,特别是承担文字综合工作任务的干部,在每次起草文稿的过程中,都要精雕细琢,冥思苦想,每句话都要从语境出发,仔细斟酌,每个标题都要从全篇着眼,反复推敲。室领导为了帮助我们更快进步,经常拿出时间陪着我们一起研究文稿,讲授经验,并且在很多紧急任务时一直陪着我们到工作完成。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今后,我会在室党组的带领下,认真贯彻俊海省长对研究室“站高、参透、谋远、务实”批示要求,继续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严实真细”的工作作风,广泛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吃透上情、把准脉搏,刻苦钻研、提高笔力,做好“案头”本职工作。

三要继续保持党员本色。1990年12月3日,王廷位、刘登荣等基层党员干部带领木者村300多名群众,点燃了西畴炸石造地的第一炮,也点燃了西畴“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之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我常常想,为什么百废待兴的神州大地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历经沧桑本色不变、初心不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让人民感受到党的伟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党在用行动展现了价值追求。这场大考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员骨干”、“先锋模范”、“最美逆行者”,这些词让中国的老百姓信心十足。2月初,我被抽调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编入应急工作组,参与文字综合工作。近4个月的工作时间,让我再次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和我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犹如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我深深觉得,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大好局面,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敢于担当,善作善成,让党的精神有延续,让良好作风有传承,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贡献点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