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年风采 > 青年风采
首页 > 青年风采

青年风采


日期: 2018-09-10 浏览次数: 字号:[ ]

日月穿梭,岁月如流。弹指间,我的气象生涯已经进入第38个年头了。这38年里,从萧索到繁荣,从沉寂到腾飞,我见证了气象事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有时抚今追昔,总有一些记忆的片段萦绕脑际……    

“情人节”上工

2月14日,还清晰地记得1980年那一天我参加了气象工作。多年以后才知道这个日子是“情人节”,我与气象的缘份就是从这天开始的。

38年的气象经历中,我从事过通讯、观测、科研成果推广、科技服务和防雷工作。做过文秘、人事、财务管理工作。从事宣传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写过嫩江边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气象工程师,写过身残志坚科研成果丰硕的气象科研带头人,写过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基层气象局长……

作为市局应急办负责人,我曾现场指挥过人工增雨作业:2009年夏天伏旱严重,8月19日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应急指挥车车载雷达密切监视云层移动速度,完成请令后火箭、高炮霹雳声声,40分钟后大雨滂沱,单站最大降雨量达到21.8毫米。跟踪采访的市电视台张记者打来电话:“大哥,太感动了!真好使啊。”当晚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人工增雨作业专题报道。

38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不谙世事“气象娃娃兵”成长为还算合格的“骨干”。是气象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最近这10多年,我参与了台站建设工作,仰望高耸云天的多普勒雷达塔,我会想: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努力;徜徉在完成了“三化”(绿化、硬化、亮化)的气象大院里,我会想:这里也有我的一份辛劳。

谁愿嫁到气象局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你们单位还有没有单身的职工?”她想给她们单位的小青年做“红娘”。这让我回想起我参加工作时气象人的婚恋往事。气象局远离城区,与外界接触很少,找对象是一个大难题。往往是对方看中了人,看不中单位。有些哥哥姐姐到了“大龄”以后才成家。

近些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每年毕业生还没分到的时候,就会接到好多的电话,询问今年分配来的大学生是男生还是女生。城里的家长都希望找一个气象的女婿或儿媳。前段时间和局里一个老大哥闲聊,他说:“单职工家庭的生活水平真是没法和双职工比。老婆下岗好多年了。说到底,当年气象部门太艰苦了,娶媳妇的选择余地太小了。”

那些年气象部门太清贫了,姑娘不愿意嫁给气象人,小伙不愿意娶气象媳妇,一些职工也想办法调出气象部门。前些天,见到一个当年调出气象部门的朋友,他去的那家公司后来倒闭了,他一直赋闲在家。我和他开玩笑说:“还得忠于气象事业啊。”他无言以对,沉吟半天才说:“啥也别说了,哥的肠子都悔青了。”

日新月异三十八年

我参加工作那会儿,局里只有两栋低矮的平房,四周残缺的土墙围着空荡荡的大院。只有观测场洁白的围栏、百叶箱和高高的风向杆,标示着这儿是“气象王国”。那时气象信息通过莫尔斯电报和单边带传真传递,预报员手工绘制天气图。那时候天气预报水平不高,局里的更夫徐大爷是老农出身,有丰富的看天经验。预报员会商后,有时就会征求徐大爷的意见。有一年办公室的复印机出了故障,接维修公司的人来修理。维修公司的人居然说:“你们单位一看就透着一股穷气。”当时还把我气得不得了。记得有一次出差回来打车,司机把我拉到了电视台,他竟然不知道气象局在哪儿。那时我们的“知名度”太低了。

38年的变化有多大?2003年我们建成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雷达塔成为这个平原城市的“一景”,居于城市十大高层建筑之列。之后相继完成了自动观测站、风云Ⅱ号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系统的建设。建成的100多个中尺度加密自动观测站遍布乡镇。还建成了国家级的气象科普基地。宽敞的院落亭台楼榭、花团锦簇,有一年环保局来人学习我们的庭院建设,听着不绝于口的赞美,我感觉十分自豪。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们在做社会调查时,听到了人们普遍的夸奖:“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