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向纵深发展,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深刻认识和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凝聚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战略布局上来,进一步武装头脑、凝聚共识,推动工作,为实现吉林省“十三五”精彩开局,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经筛选确定14本书,作为省直机关2016年上半年推荐书目,以供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参阅。
1.《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
习近平 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书共分8个专题,收入193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2月2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批示、指示等30多篇重要文献。
2.《知之深 爱之切》
习近平 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5年12月出版
内容简介:该书汇编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等,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同志那坚定忠诚的政治品格、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鲜明的问题导向和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态度。学习《知之深 爱之切》一书,对于广大干部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制度的笼子》
徐贻军 何德平 著 中信出版社 2015年12月出版
内容简介:《制度的笼子》用一个个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普通人、来源于历史的故事,探索制度的奥秘。这些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认识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让“制度里的公民”快乐地生活、开心地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严治党、制度治党”。该书是第一本解读、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制度思想的通俗读物、学习资料。
4.《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张维为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8月出版
内容简介:探讨了中国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特别是对美国和美国模式的超越,包括在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安排上的超越。从文明国家角度,讨论了中国一整套的制度安排,论证了中国许多做法的深层次的合理性。阐明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成功是源于对中华文明底蕴的把握、对中国红色传统的承袭,以及对国际有益经验的借鉴。
5.《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挪]兰德斯著,秦雪征、谭静、叶硕译
译林出版社 2013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聚合了全球顶尖的科学家、经济学家与未来学研究者,就经济、能源、自然能资源、气候、食品、城市化、养老金等问题,对未来四十年进行了趋势预测。好消息是,在能源效率方面将看到深刻的进步,会更多地关注人类福祉而不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但变化也许并不会如我们期望的一样发生:最贫穷的20亿人口仍然生活在穷困当中,失去控制的全球变暖也是可能出现的。
6.《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金冲及 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详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诞生的过程。大到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和定性,小到一字一词如何使用的斟酌,以及一次次的讨论,整个过程都收录其中。书中记述了杨尚昆、胡乔木、胡绳、薄一波、邓力群等为党史书写提出的观点和意见。使读者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编写背后的故事,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7.《上庄记》
季栋梁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从关注农村现实出发,对农村“空巢”现象所带来的问题,以及贫瘠现状的进行描写。反映了中国农民与土地、与中国现代化进程血脉相连的命运,尤其重要的是反应了全球化背景下、都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的时代变化。
8.《丝绸之路》
刘迎胜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研究和考察丝绸之路的学术成果,上篇为“草原丝绸之路”,下篇为“海上丝绸之路”。全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交流为纬,系统阐述了两条丝绸之路的发端、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民族、文明类型及其相互交流的历史状况,展示了以丝绸之路为纽带,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宏阔历史场景,分析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9.《翻转世界:互联网思维与新技术如何改变未来》
[美]比尔顿 著,王惟芬、黄柏恒、杨雅婷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3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身兼《纽约时报》研究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与专栏作家等职,通过不断尝试各种最新的网络服务和数码产品,他试图向读者描述了科技影响下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以及在飞速发展的未来社会中,人们是如何讲述故事、传播故事和消费故事的。
10.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王义桅 著 人民出版社 2015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还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和国际合作公共产品,既面临着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地缘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本书对此做了辩证解读。“一带一路”既超越古代,又超越近代,体现在:一是理念革新:共商、共建、共享,二是理论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三是方式崭新: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实现 “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充分展示了“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的主旋律。
1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党员干部读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年5月出版
内容简介:该书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中精选出近18万字、892条论述,按照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四大板块编排。全书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第二部分是唯物论,主要讲哲学基本问题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三部分是认识论,主要讲认识的本质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第四、五部分是辩证法,讲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及事物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性;第六至八部分是唯物史观,主要讲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与个人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等。这些论述比较全面地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2.《谢觉哉家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8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为谢飞老师近年潜心整理其父谢觉哉先生的家书选编,涵盖谢觉哉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的115封家书。书稿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辑是1920到1960年代,谢觉哉写给宁乡老家夫人何敦秀及子女的书信,文字生动,情感真挚,书信中除了表达对家乡妻子的惦念、对子女的谆谆教导与对乡亲故友的感怀之外,还涉及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与时代变迁,包括军阀混战、延安生活以及建国后的土改政策等;第二辑是1950至1970年代谢觉哉写给夫人王定国及子女的书信,主要内容是夫妻之间的关爱、对子女的教育开导等;第三辑是1950至1960年代谢觉哉写给家乡干部和友人的书信。全书百余封书信,纵贯近半个世纪,集亲情、乡情于一体,也从一个家庭的变迁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动荡与革新。
13.《工业4.0大革命》
水木然 著 电子工业出版权社 2015年3月出版
内容简介: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梳理了工业4.0的来龙去脉,解读了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比较分析了美、德、日在互联时代的工业发展战略,并重点分析了我国面对工业4.0的优劣势与切入点、现状与出路,对于领导干部了解全球工业发展前沿具有积极意义。
14.《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
吕迅 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这本书虽以国共为题,却并不要按照冷战模式去两分世界。它试图说说意识形态以外的东西,试图讲讲人在大环境中的命运。按照作者的脉络,冷战是内战的继续,内战是二战的继续;而二战又是一战的继续,一战更是以往大小血腥权力争斗的继续。民(种)族主义——现代主义为核心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无助于我们反思人类社会二十世纪的野蛮属性,文化差异也自然不能通过扩大对立去弥合。所以,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通过历史去体会、理解的场景,一个反思的机会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