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20年第5期 > 典型引领
首页 > 典型引领

典型引领


日期: 2020-07-05 浏览次数: 字号:[ ]

编者按 

巴音朝鲁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在吉林大地蔚然成风。全省广大劳动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立足本职、辛勤工作,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为推进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优秀代表。

 

省人社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欢同志始终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为党务工作和全省人社窗口作风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并先后获得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优秀工会工作者、省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按照“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建立落实党支部主题党日等经常性活动机制和党支部组织生活纪实机制,形成了推动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了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工作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建功“十三五”主题实践活动、行风建设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树立正确权力观,为人民用好权”专题组织生活会 、“红色七月”等系列文体活动、党性教育和窗口作风建设培训等32项活动,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促进了全厅中心工作开展。2018年,在省直属机关党建工作考评中省人社厅综合排名第四;开展“评、比、促”活动和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作督导提示的有关做法,被省直机关工委予以借鉴和推广;省直机关工委评价省人社厅“是省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排头兵”。在抓窗口作风建设上,建立了窗口作风建设培训机制和季调度制度,创新探索明查暗访方式方法,我省人社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取得了实效。在人社部开展的全国2018年社会满意度调查中,对我省调查的6大类21项指标中,窗口单位服务满意度位居第一,是唯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指标。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姚来顺。参加工作24年来,曾经成功、规范、有效参与处置多起突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 1998年“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在战“疫”的战场上到处留有他的身影。2014年—2016年,代表省卫生健康委援疆工作三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吉林省疾控中心分管主任、疫情监测报告与现场处置组组长,带领同志们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保一统筹”“七个到位”“六个必须”“六个坚持”要求,将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提前谋划、周密部署。防控工作是本次疫情“查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三个一”防控策略,落实“三覆盖”检测策略和“三贯穿”专家指导策略,形成了全省疫情防控“全方位、无死角”的工作态势,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吉林省的输入传播蔓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打响之际,按照国家卫健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他主动请缨,带着组织和人民的重托,带着必胜的信心,带领同志们奔赴武汉战“疫”一线。作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作为一名防疫战线的老兵,作为国家防控组驻洪山工作组(吉林、四川、宁夏三支疾控队)组长,结合受援地实际,他创新性的提出了“12345”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科学的战略战术。“1”是筑牢一座堡垒,“2”是携手两支省队,“3”是实现三零目标“4”是发挥四大优势,“5”是打赢五场疫战。围绕总体工作思路,采取 “踏点代线,覆线盖面”、“围点打援,火速歼灭”的科学战略战术。总体工作思路和战略战术被中央指导组防控组认可,健康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

 

长春铁北监狱监狱长刘向武同志,带领全监民警职工着力破解困扰监狱发展难题,工作业绩卓著。铁北监狱2017、2018年度获全省监狱系统绩效考评第一名,2019年度获全省监狱系统绩效考评第二名,连续五年绩效考评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2019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工作先进集体,获全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刘向武同志个人多次获得省局和监狱嘉奖,2012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6年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2018年被评为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2019年获得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一、政治过硬,牢记使命守初心。在从警30年的时间里,刘向武同志牢记入警誓言和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刘向武同志带领全监民警职工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去完成。

二、勤奋敬业,坚守底线保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刘向武同志充分体现监狱人民警察“召必回,战必胜”的战斗精神。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与一线民警同吃同住同战斗。在他的带动下全监民警职工战“疫”劲头十足。他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精准摸排敌犯情,有计划的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每日检查各监区罪犯改造秩序、检查各项监管制度落实情况。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安保任务,确保监管场所连续14年实现“四无”目标。

三、攻坚克难,促进监狱新发展。铁北监狱属待迁建监狱,硬件设施陈旧落后,疫情防控压力大。刘向武同志带领班子成员攻坚克难,团结协作,全体民警职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意志力、战斗力,按照“三防一安全”工作要求,实现了疫情“零感染”、情况“零报告”、舆情“零炒作”目标。

四、清廉实干,身先士卒做表率。刘向武同志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坚持从严治警,把握从严基调,对民警职工从严管理、从严教育,确保不让一个人掉队,实现了全监民警职工政治安全。

 

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丛龙静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请战出征武汉进行采访报道,凭借丰富的采访经验和优秀的专业素质,在几百位自愿报名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承担吉林媒体人光荣使命的“媒体逆行者”,同时担负着吉林广播电视台支援武汉临时党支部书记、领队职务,带领三位记者与吉林省融媒体报道组的同仁一起奔赴武汉进行采访报道。

一、闻令而动、勇敢逆行,46天的武汉坚守

2月15日,丛龙静到达武汉后,她无畏艰险,与吉林支援湖北的1222名人员一同战斗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战线上,丛龙静的采访足迹踏遍吉林医疗队所在的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医院,在病房内对我省医护人员进行深入采访,挖掘典型人物故事,坚守的46天里,传回的素材被广播电视多档节目及新媒体平台选用。

作为融媒体记者,丛龙静在武汉报道的过程中,一直坚守到最后时刻,只身一人在武汉对吉林省医疗队五批返吉人员凯旋情况进行网络直播报道,又当摄像、又当记者,又当主持人,为宣传吉林抗疫英雄故事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二、践行“四力”,肯吃苦 责任心强

丛龙静肯吃苦,始终践行“四力”,奔波在采访第一线,责任心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主动请缨前往现场进行报道。特别是在洪灾、地震、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主动请缨,赶赴现场进行报道。如四川雅安地震、伊通和松原查干花地震、德惠、抚松露水河、延边等地洪灾、德惠米沙子大火等等。

三、工作思路清晰,执行能力较强

作为制片人、记者组组长,丛龙静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组内人员对省内大型活动等做好相关策划报道,连续十五年参加大型展会、活动策划、采访报道工作(全球吉商大会、东北亚博览会、汽博会、农博会、房交会等),个人采访量连续十余年排在栏目组第一位置。

 

省煤炭地质调查总院王举同志一直从事煤炭地质(煤层气)勘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工作,是我省地勘行业著名专家。他主持编制地质报告40余件,其中大中型地质报告10余件,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两项;公开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5篇,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两项。国家级项目“吉林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采用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煤炭赋存规律,评价煤炭资源潜力,预测资源量69亿吨,为缺少煤炭资源的吉林省提供找煤方向,该报告被评为优秀报告;“长春市西北部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报告”,通过综合勘查,并对各种技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打出一口地热井,井底温度71.6℃,地热水出口温度42℃,获地热资源2.2×106 MJ/年。省自然资源厅特聘为吉林省地质调查技术专家库专家,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省应急管理厅聘为专家库专家;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专家;国土资源部注册矿产储量评估师;2016年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带领技术团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振兴省煤炭工业和寻找清洁能源(煤层气、地热水)方面做出较大贡献。“英安斜井补充勘探报告”,解决了困扰矿井生产多年的煤层串层问题,为矿井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珲春市水资源及环境地质综合评价报告”,提供城市水源地两处和影响城市规划的地质灾害隐患,为珲春国际经济示范区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报告获优质地质报告二等奖;“依力矿区详查报告”,为矿山设计、建设开发提供了翔实的地质依据,该报告获优质综合地质报告二等奖;编写煤炭典型矿床,为“中国矿产地质志·吉林卷(能源矿产·煤)”志书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汗水。

积极在项目中培养青年技术骨干,主动将省级大型项目“吉林省第四次煤田预测”转交给青年技术人员承担,甘做幕后英雄,指导编制的《吉林省第四次煤田预测报告》,被评为优秀报告。

 

大唐向阳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威同志紧跟吉林省改革发展趋势,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勠力同心、努力拼搏,实现了向阳公司跨越式发展与规模再造,为吉林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整电力结构,电源侧改革,低碳环保做出示范,成为省内新能源行业的先锋和中坚力量。

矢志一流,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途径

张威同志以“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为出发点,率先提出“依托鲁固直流建设白城市风电平价上网基地”发展构想,与地方政府展开合作。为了确保该项目成功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并取得开发权,他总结项目开发经验,全面优化开发策略,参与编制《白城风电平价上网基地建设方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19年10月22日获得白城市风电平价上网基地示范项目600 MW项目指标开发权,11月28日取得项目核准。至此该项目作为吉林省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改善地区电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吉林西部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驱动,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新方法

建设区域一流新能源企业,效益一直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张威同志提出“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内外并重提升盈利能力”这一经营方向,对内始终将安全生产保发电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在他的带领下,该公司自2016年利润实现“出零米”后,2017年实现利润 8280 万元;2018年实现利润18,982万元;2019年盈利突破1.96亿元,实现连续五年利润增长,并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两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要时段保电任务,以骄人业绩与政治担当,不负党和国家赋予央企的职责。

强化引领,不断营造党全面领导新局面

张威同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知白城市缺少防护物资,他组织人员第一时间将9000副口罩、500L消毒液以及若干酒精、手套等防疫急需用品送达白城市红十字会,解决白城市防疫工作的迫切需求。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同志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提出了“分子内多核协同”催化、“无机纳米粒子表面羟基直接引发手性单体开环聚合”、聚氨基酸材料“仿生多级结构构建”等创新思想。利用上述研究思想,设计合成了高纯度的聚乳酸和聚氨基酸两大类可降解材料;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系列化学与工程难题,促进了我国聚乳酸绿色材料和医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及器件产业化快速发展。发明了多活性中心席夫碱-铝及苯甲酸亚锡等催化体系,解决了乳酸低聚、裂解制备聚乳酸单体丙交酯及其聚合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2004年8月,长春应化所、海正集团、台州国资共同出资成立了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正生物材料)。2008年,海正生物材料5000吨/年的聚乳酸树脂工业示范线竣工,并实现了批量连续生产,所得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聚乳酸产业化规模达5000吨以上的国家,产品质量已跻身世界前列。陈学思团队在聚乳酸领域历经20年的艰苦攻关,在海正生物材料实现了国内首家万吨级聚乳酸稳定生产,累计产值超过10亿元。经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鉴定,万吨级产业化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9年陈学思主持“资源生态合成高分子材料”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开展接续研究。

2007年陈学思瞄准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和体内可吸收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产业化市场应用价值,成立了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为载体实现了陈学思团队科研成果的产学研结合紧密结合。近年来,生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用于诊断、治疗和器官再生的材料,由于不需要二次手术,减轻病人痛苦,简化手术程序,提高治疗效果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载体、手术缝合线、骨固定和修复器件以及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陈学思带领长春圣博玛致力于自增强可吸收骨钉(板)等骨内固定器件、骨修复材料、人工皮肤、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接枝聚L-乳酸,解决了纳米材料在聚乳酸中的分散难题,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陈学思团队的长期的技术支持下,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建成了国内唯一符合GMP标准的多品种、规模化医用级聚乳酸类材料生产线,产能达10吨/年。开发的聚乳酸可吸收接骨螺钉和接骨板,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可吸收界面螺钉和聚乳酸面部填充剂已进入国家产品注册审批阶段,2019年产值1.5亿,2019年企业估值7.2亿元。

陈学思团队构建了系列聚L-氨基酸基因/药物载体,解决了基因转染效率与生物相容性相互制约的难题,提高了药物肿瘤靶向性,实现了高效体内传输,显著抑制了动物肿瘤生长。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抗肿瘤药物高分子纳米载体的功能性和协同作用”,结题获评“特优”。鉴于其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卓越贡献,被评为“2019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