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大岭镇民主村位于吉黑两省交界处,虽然依山傍水,但这里的村民的生活却并不富裕。
由于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强,党员队伍人心涣散,村干部缺想法、缺干劲,党员开会难、议事难,群众不支持、不买账;村里没啥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大多缺乏勤劳实干的精神,“等靠要”的消级懈怠思想广泛存在……
这一切,在她到来后出现了转机。
2016年1月,长春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何世华被选派到民主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着脱贫攻坚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她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发展致富产业项目,使民主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民主村共有党员60多人,这在农村是一支庞大的党员队伍。“我们有许多党员勤奋创业,在群众中发挥了带头作用。但这样远远不够,大家还应该发挥帮扶作用,带动贫困群众摆脱贫穷,引领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在党组织生活会上,何世华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2017年,民主村率先在全镇推行党小组工作模式。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一个党支部下设三个党小组,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村级党建工作链条。
何世华趁热打铁,争分夺秒谋划产业发展。在综合考虑耕地条件、劳动力水平等诸多因素后,她计划通过黑木耳种植、开展巾帼草编合作社等项目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在推进黑木耳种植的日子里,何世华每天都亲力亲为,她的拼劲干劲让村民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艰苦和辛劳没有白费,第一年栽种的6万袋木耳收获了成耳4000斤,解决了145名困难劳动力的就业问题,50名贫困户学习培育技术并掌握了相关技能。
依托榆树市草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优势,何世华又准备带领村民发展草编产业。可如何选好项目带头人呢?当时,村里举办了一期草编培训班,前来参加的村民周艳华让何世华眼前一亮。周艳华精明强干,平时在外地打工,回家时正赶上培训班就凑个热闹,几小时的培训让她对草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打过工,一看就能做点事。这项产业在炕头上就能赚钱,而且冬闲季节有事可做。回家创业吧,把咱这儿的贫困妇女都带动起来。”在何世华的鼓励下,周艳华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如今,在周艳华的带领下,全村有200多名妇女掌握了草编技能,她们用巧手编出了致富的道路。何世华多次带着草编产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展销会,深受消费者喜爱。
民主村老弱病残人口多,何世华利用“党员服务群众示范点”“妇女之家”等平台动员全体村民开展互助活动。她还经常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村民文化水平和文明素养。
漫漫扶贫路,任重而道远。三年来,何世华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今后,她将继续带着热忱和信心,全力以赴,让民主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