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20年第11期 > 典型引领
首页 > 典型引领

典型引领


日期: 2020-12-09 浏览次数: 字号:[ ]

汪昌昊,男,汉族,1966年8月出生,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曾获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优秀健康教育巡讲专家等荣誉。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态势下,寻求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大年初二,在白城市委的会议上,从防疫一线调来的一位防疫专家,正在向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汇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启动后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研判疫情发生发展态势。他就是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汪昌昊。

未雨绸缪  有备而战

作为一名有着30年传染病防控工作经验,经历过非典、甲型流感疫情防控等大战洗礼的老“防疫人”,汪昌昊敏锐地察觉到新冠肺炎疫情危险程度极高,要早做筹谋。他果断决定,取消疾控中心的新年联欢活动,补充各项应急储备,开展人员培训,设置应急处置机动队;特别安排了2名疫情信息管理人员,密切关注武汉疫情,分析研判疫情发展态势。紧锣密鼓地采购检测试剂,进行预实验,提前做好了应对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疫情发生后,他组织了4支精干的专家队伍,深入到各县(市、区)针对发热门诊的设置、疫情报告流程、个人防护、咽拭子样品采集等技术环节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和培训,全面提升了全市的防控技术能力。

不怕牺牲  勇于奉献

当人们还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除夕喜庆氛围中时,汪昌昊带领他的团队正奋战在实验室里,争分夺秒地寻找着新冠病毒的蛛丝马迹。首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出现的疫情报告拉开了白城市全面战疫的序幕,没有听见新年的钟声,不觉间已是大年初一,实验室传来了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的消息,他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在办公室沙发上短暂休息后,便启程督导指挥接下来的防控工作。从此,这样的工作节奏便成了常态;从此,陪伴家人成了一种奢望;从此,能够完整地睡上一觉便是最大的心愿。

“我们疾控人要用智慧、勇气甚至生命挡在疫情前面。”而他自己就成了冲在最前面的人。他平均每天要审核40多份核酸检测报告,对20多份密切接触者的流调报告进行分析评估;平均十几分钟就要接打一次电话,接受指令,指挥调度;在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还要接受访谈,引导大家正确理性地对待疫情形势;工作到了深夜,本该休息的时候,却要抓住这难得的宁静起草各种技术文件,适时指导和调整防控措施。

“我怕一旦松下来,就坚持不住了。”他说话的声音总是比别人高出很多,让自己保持—种亢奋的状态。原计划要开车送女儿回沈阳,可是他怎能离开战场?只能看着女儿抱着刚满四个月的外孙独自离开的视频而感伤。

技术精湛  敢于担当

白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白城市唯一一家病毒核酸检测机构,汪昌昊深知自己的团队对整个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他深入检测的每个环节,详细进行审核,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与环境的生物安全。2月6日,实验室首次检出1份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为患者的确诊、规范治疗和密切接触者管控赢得了宝贵时间。

“问问汪书记吧”,这是大家在防控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时常说的一句话。当人们还在争论疑似病例的确定是否必须检测核酸的时候,他早已实施了检测时机前移,开展主动监测,扩大筛查范围的措施。面对他们是否有这么大的检测能力的质疑,他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来者不拒!”表现出了一名老党员和优秀疾控工作者面对困难的勇气、敢于决断的魄力。

及时动员  广泛宣传

健康教育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措施,所以,汪昌昊从一开始就谋划了一套社会动员和防控知识宣传的方案。大年初二,没有印刷厂愿意开工,他就通过个人关系说服一位印刷界的人士,从不同印刷厂调集了一批技术人员和工人,连夜开工,赶制了20万册的宣传折页和1万张海报,分发到居民社区、公共场所,并为全市出租车配发到位。同时,在微信公众号连续登载“面对疫情我们怎么做”系列防控知识;在白城市各大商场的巨大电子屏、31个居民社区外设立的LED电子屏滚动播放政府公告、防控知识;在电视台推出系列讲座;等等。第一时间迅速占领了宣传阵地,引导群众自我管理,群防群治,坚定信心,使正确舆论导向成为主流。

人可以被自然的力量夺走生命,却不会被它击倒。汪昌昊的这种恪尽职守、不畏辛劳的精神激励着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上下一心、坚守岗位,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奉献的工作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