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9年第7期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首页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日期: 2019-12-07 12:26:00 浏览次数: 字号:[ ]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省直机关工委第六调研小组,选取“影响机关党员积极性的因素分析”专题,于7月中旬先后到八个省直部门(单位)、一个市州和一个县区直属机关,座谈听取了15名机关党务工作者的发言,访谈了89名机关党员干部。

一、调查分析影响机关党员积极性因素的意义

1.调动积极性是党的建设的着力点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立“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这是因为调动积极性的问题贯穿党的工作全过程,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建设都有内在的密切联系,是不可或缺和投入产出效能最高的工作环节。因此,找准调动机关党员积极性方面的问题与对策,对于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具有根本导向意义。

2.调动积极性是当前机关党建工作的热点、难点

新时代新使命对激励机关党员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许多机关党务工作者感到“调动机关党员积极性的可用资源、管用办法不多”。因此,与各级机关党务工作者共同开展深入的调研分析,共享调研成果,是解难题、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是对机关基层党务工作者解决“调动党员积极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难点问题的最好回应。

3.调动积极性的实际工作存在明显差距

104名受访者中80%认为机关党员现实积极性“总体上看”是“很高”或“比较高”的。认为十八大以来,机关党员的政治热情、学习和工作积极性是不断提高的。同时,受访者一致认为,影响党员积极性的因素普遍存在,认为各级党组织调动机关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是存在明显差距的。许多同志提到,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最能说明调动机关党员积极性的工作质量还不高,因为党员积极性高涨势必带来岗位工作成效的提升,“人的工作”做好了,党建与业务自然就会融合。

二、影响机关党员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1.宗旨意识树得不牢

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机关党员积极性的内在因素、根本因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调研中发现宗旨意识不牢,理想信念不纯,政治站位不高,党性修养不实,就会产生精神“缺钙”问题,政治热情就会大幅降低,学习自觉性、工作责任感就会大幅下降,出现向低标准看齐的不良倾向,甚至在利益考验中立场摇摆、行为失控。

2.“破窗效应”刺激不断

消极负面的人和事,在攀比、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形成“破窗效应”,是影响机关党员积极性的诱导因素、干扰因素。对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如果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特别是“关键少数”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都会产生“人设崩塌”的结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关系学、潜规则”“有钱能使鬼推磨”等都是常见的“破窗”。

3.能力恐慌信心不足

因不善为而产生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是影响机关党员积极性的普遍因素、主客观双重因素。主观上,知识能力储备不足,历史欠账在新时代急剧突显,在巨大差距面前,学习热情降低,导致工作能力提升缓慢;客观上,提升能力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所以各单位“用能人”的热情远大于“培养能人”的意愿,就会陷入“马太效应”,形成越来越大的能力梯队分化。一般单位都存在一定比例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随帮唱影的人员,又反过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4.条件制约应对不当

因工作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身心疾病和生活困难耗散大量精力,导致能力培养和发挥不畅,是影响机关党员积极性的客观因素、制约因素。有没有条件接受系统教育培训,有没有安排在发挥长处的岗位,有没有得到正常的赏识、信任、重用,还有因为疾病和生活困难耗散掉较多的时间、精力,都会影响积极性客观上所能达到的“上限”,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能够更大限度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的激励氛围。

三、导致“影响因素”形成的内外部环境

1.党性锤炼欠火候

共产党人的难能可贵在于,超越了一般人群中“需求层级由低到高递进”的常规,共产党人在自己的温饱、安全没有得到保障的时候,就已经以找到的归属感和被尊重为动力,开始全力追求自我价值甚至人类价值的实现。这种“以义利国”“公而忘私”的高尚境界必须有高尚的人性与坚定的党性来支撑。但是,有的党员组织入党时思想没入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合格。有的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内心深处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趋利避害”的自然人念头平行地居于内心,在根本利益冲突时,私心就有可能战胜公心。

2.政治生态欠净化

有的单位或系统中,“好的不香、孬的不臭”,价值风向标树立不正。调研中反映最多的就是“考核评价不准、选拔用人不公”的问题,直接影响机关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有的地方或区域,对“坏人坏事”监督整治不力,对失职、渎职惩戒太轻,让遵纪守法、努力工作的大多数“很受伤”,价值风向标树立不力。有些“关键少数”,不能在党内生活、学习和工作方方面面走前头,不能时时刻刻做表率,导致普通党员身边价值风向标不在。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班子的威信、党的形象、政治生态,造成更多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3.能力培养欠投入

能力来自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学习训练,主客观投入不足,就会形成越来越大的能力落差。新理论、新精神、新概念,新会议、新文件、新要求,密集而来,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跟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挫,能力的提升就会受阻。机关党组织肩负着“建设队伍”的重任,但现有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存在差距,各级党组织教育党员、锤炼党性的“大学校”“大熔炉”作用不强。目前机关干部在职培训的条件、方式和效果,与一些优秀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是机关党员干部“能力恐慌”的主要客观原因。

4.党内关怀欠深入

有的党组织党内关怀“不入微”。比如,不敢开展文体活动、健身活动;对患病不能正常上班、长期两地生活、子女入托入学困难、家庭人均收入偏低、没有住房、大龄单身等情况,视而不见。有的党组织党内关怀“不入情”。比如,帮扶困难党员以“个人申请”为必要条件,不提要求的就被忽视;有的排斥带有仪式感、增强归属感的党内活动,不主张给优秀党员发奖金、送鲜花,不愿意给党员过政治生日。有的党组织党内关怀“不入理”。比如,不管什么道理,党内表彰就是没待遇或比行政奖励低一等,既不填表登记、装入档案,也不享受提前晋级待遇;只因编制不同就导致许多同志同工不同酬、待遇不一样。

四、进一步调动机关党员积极性的对策

1.加强理论武装、深化思想教育、持续党性锻炼,开发内生积极性的源泉

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当前第一位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调动全党积极性的最好抓手。

要坚持经常性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同水平。认识深切了,思想、行动才能自觉,“四个意识”才能强化,“四个自信”才能坚定,“两个维护”才能坚决,才有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要把党性培养贯穿从严治党的始终和各个方面,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传承到每一名党员心中。调研中,许多同志谈到,党性教育得法是很有震撼力、感召力的,看《周恩来回延安》《焦裕禄》等影视片他们都是泪流不止。

2.发扬党内民主、完善科学管理、监督关键少数,优化发挥积极性的环境

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注重通过落实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要落实党章规定,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发现、培养和推荐党员、群众中间优秀人才的基本责任。

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通过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效应。通过完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要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责任,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做担当作为的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阻断来自主席台上的“破窗效应”。在此基础上推动激励党员干部的制度、责任、举措落到实处。

3.创新学习方法、推进培训辅导、注重实践锻炼,升级发挥积极性的能力

要认清学习的意义,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习近平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关于学习的方法,毛泽东说过:“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只有持久学,让先前学习的收获成为我们学习能力的一部分,我们才能够更深入、更快捷地学习理解更博大精深的理论。

要舍得投入,组织更有效的培训辅导。运用党校、干校、培训中心的人员、资源优势,举办集中性、系统性专题培训。要拓宽培训内容,促进岗位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学习,不断补齐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显露出的能力短板。

要注重实践锻炼,培养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党员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干事创业中不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只有在艰苦工作中不断摸爬滚打、层层历练,才能练就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只有在政治生活中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才能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才能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行得端、走得正;只有在思想深处不断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4.化解心理问题、减轻工作负担、帮扶生活困难,克服发挥积极性的障碍

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宽容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严肃查处恶意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要及时澄清正名。

要切实减轻党员干部压力负担。要结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文山会海、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等突出问题,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给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

要执行落实好党员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措施。要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积极拓宽干部职级晋升通道。要关心干部家庭生活,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重视和落实干部体检、休假等制度,丰富文体生活,保证正常福利,帮助解决后顾之忧。

调动机关党员积极性需要全面加大投入,持续用力。思想教育、党性修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政治生态、机关文化建设都是长期和细致的系统工程,解决党员干部面临的各种困难需要多管齐下、综合调整。要突出重点,因人因事精准施策,从解决每一项具体问题入手,降低阶梯、小步快跑,调动机关党员积极性的成效一定会加速实现。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