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9年第6期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首页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日期: 2019-07-19 21:22: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忠诚 责任:矢志不渝的“红色理论家”

以卓越的政治胆识、巨大的理论勇气牵头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科学体系,回应质疑,正确引导社会思潮;与时俱进,科学思辨,深刻阐释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年届九旬,信念弥坚,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连续发表了关于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特征等内容的10余篇高水平论文。

高山 景行:资深望重的“学术奠基者”

郑德荣教授出版的多部著作,填补了学术空白或影响深远。《毛泽东思想史稿》一书,是国内研究毛泽东思想最早的一部专著,开创了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毛泽东思想论纲》一书是国内全面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巨著之一。《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书,首次提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独到见解。《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一书,科学地论证了延安时期在党的历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据统计,郑德荣教授撰写、主编的著作在国家图书馆藏有30余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均有藏书。

人师 经师:以身垂范的“大爱铸魂者”

以大爱情怀,传学生理想信念之“道”。郑德荣教授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把“德育为先”始终贯穿于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在每届学生的第一堂课上,不是急于讲授专业知识,而是进行寓意深刻、论说精辟、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加以推进;毕业前的最后一课,还要再三叮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

以大爱情怀,授学生科研能力之“业”。郑德荣教授针对在职学生和脱产学生在学习时间投入上的差异,因人施教,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匠心独具,照顾到每名学生的情况,把专业方向课分解成不同专题,平均每月精炼深刻地讲授一个专题,这样一个学年下来,就能汇集成一个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郑德荣教授实行“读书、思考、讨论、答疑、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讨论式授课和启发式教学为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促使他们多思考、多提问,锻炼思维能力和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晚晴 勃发:老而弥坚的“孜孜进取者”

郑德荣教授在80至90岁的十年间,依然奋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勇拼搏在学术的征程上。他坚持孜孜不倦地翻阅文献,浏览大量学术期刊,并保持着每年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习惯。所有学术会议郑德荣教授都是以文参会,且文章见解独到,对学术界新思想、新观点保持高度关注和批判吸收的态度。十年来,他著述的节奏不仅没有放缓,反而新见迭出、新作频现。期间,共承担国家项目3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70余篇。仅2011年,就发表文章14篇,这是一个中青年学者也望尘莫及的成果数量。纵使在住院期间,郑德荣教授仍在病榻上反复修改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入选论文,临终前两天还在听取学生汇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真正体现了一位老党员、老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史学科的无比热爱、对高水平境界的执着追求。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