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和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我有几点思考,和同志们做个交流。
一、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是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5000余字的全会公报中,“制度”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了77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制度问题始终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提出与时俱进的完善、发展方向和工作要求,正是因为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朝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努力,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机关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更加成熟,推动机关治理更有水平,推动我省发展更有质量,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二、彰显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要位置,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全面体现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之中,突出的正是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彰显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以坚强领导铸就千秋伟业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担负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职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好,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推进机关党建各方面制度建设上,还是在推动省直机关各项事业发展上,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上,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履行职责全过程,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上对标对表,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要坚定政治方向,大是大非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含糊,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机关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机关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高度重视,对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做了明确规范,尤其是对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给予了新定位。这些我们必须要学深学透,才能把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抓实抓好。
三、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不断推动绩效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是新时代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然而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制度的落实和实施,是制度的执行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描绘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把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强化制度意识,领导干部应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党员干部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现象,不断增强制度的权威性,让制度管用见效。
就绩效考评工作而言,要以制度建立、制度执行为抓手,把绩效考评工作成果转化为机关管理效能的提升,坚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推进绩效指标评审制度化。通过推行建立绩效指标评审制度,充分发挥绩效业务指标在推动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落实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升绩效考评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绩效考评工作更加务实、高效。二要完善考评办法,强化绩效管理科学化并形成长效机制。要结合党群部门工作实际、部门特点,探索实现考核指标精准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评价体系科学化、工作管理绩效化,使绩效考评工作成为我省综合政务管理体系的有效分支。三要建立绩效工作调研制度。在绩效考评工作中,既要重视目标导向,更要注重过程管理,通过经常性地深入调研、访谈,与有关部门数据共享,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反馈,提高党群机关行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这次全会体现了我们党先进的执政理念、高度的制度自信和强大的改革勇气,更激励我们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为推动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