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民间“辞灶”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过小年”、“小过年”。“辞灶”也称“送灶王爷”。民间传说,这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
民间对这位一家之主,平日态度很虔诚,很尊重,做好饭菜时(如包饺子),先呈上一碗供上。有的人家初一、十五还向其烧香烧纸,总希望他保佑全家平安。
在为灶王爷送行时,人们用水果,点心等供品祭灶,意思是让灶王爷吃了嘴变甜,上天去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大多数在祭灶时,在灶王爷神像前供一个用麦芽糖做的糖瓜,想用这个粘牙粘嘴的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难于启齿,免得他上天去胡说八道招惹是非。到夜深人静之时,把灶王爷像轻轻取下,和黄表纸与纸钱在灶门口烧掉,主妇带全家再次祷告,“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请灶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然后,全家分食供品。
七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王爷再接回来。(准确地说是买回来,不买,灶王爷回不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灶王爷的画像上有的还印着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关于灶王的传说很多,较为著名的传说是灶王原本是天庭里的一名役员,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间来监视老百姓的。他的行动很是诡秘,总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溜进家里,所以人们对他提心吊胆。他每年腊月二十三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年三十晚上回到人间。
关于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姓氏,也有多种说法。有人说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别号 张灶君;夫人字卿忌。还有人说灶王爷叫张大刚,灶王奶奶叫郭丁香。我小时候听说灶王爷叫张魁梧,灶王奶奶叫什么秀英,记不清了。
根据一些民谣来看,灶王爷肯定是姓张。如:灶王爷本性张,骑着马挎着枪,一年一次上天堂,上天堂见玉皇,好话多说坏话少讲。
再如:灶王爷本性张,一碗凉水三炷香。这说明灶王爷还是个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八条禁令的“好公务员”。
其实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究竟叫什么名字,对于普通百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灶神真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不枉人们的拜祭之情。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小年这天要把家谱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