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就是政治协商之纲、民主监督之魂、参政议政之本。今年6月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之后,我们重点围绕政协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核心作用、先锋意识、教育管理、党建履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反思和思考。
——深化认识,破解思想认识的虚化。
由于长期存在的“二线”思维、边缘意识,存在自觉不自觉地降低自我要求和慵懒散松现象。对政协党建工作研究不够、思考不深,简单认为党建工作就是开开会、读读报、听报告、补材料、抄笔记,抓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抓履职工作才是硬指标,甚至把党建工作当成了工作中的“累赘”,工作安排部署“雨过地皮湿”,形式大于实效,注重“眼球政绩”,使党建工作虚化不实。
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忽视弱化政治建设,党的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灵魂,政协中共委员讲政治的原则不能软,政协组织提升政治能力的劲不能弱,政协工作坚守政治底线的弦不能松。通过强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加深对政协党建工作的认识。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专题摘编》印发的第一时间,我们就为所有市级领导和5个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313名市政协委员统一订购了这本专题摘编。同时,及时召开党组会议、党组(扩大)会议进行学习,由党组成员按专题逐一进行宣讲和领学,并先后邀请5名专家学者为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作专题辅导,参加学习培训的委员达1540余人次,从而增进了思想政治共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有定力,围绕中心有担当,反映民心有情怀,凝聚人心有作为。
——强化引领,破解核心作用的弱化。
由于政协党组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抓党建工作主动作为的意识不强、履职能力不到位,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大大降低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和依赖,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亲和力、感召力。
工作中,市政协党组切实担负起党建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党组书记亲自抓“不甩手”、经常抓“不松手”,真正扣紧扣牢从严治党的“扣子”,拉紧拉牢一抓到底的“链条”。市政协委员共313人,中共党员118人,占委员总数的37.7%;中共界别委员13人,占委员的总数4.2%。我们紧紧抓住中共委员在委员中这个“关键少数”,带领党员委员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开展党务活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坚持政治引领“把方向”。在政协全体会议上,成立临时党委,建立9个临时党支部,把25个界别分为11个讨论组,每个讨论组中均由1名党员领导干部任组长,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离、政治定力不动摇。坚持履职活动定调子、工作内容指路子、推进落实出点子,做到统领工作“管大局”、强化保障“保落实”。先后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活动24次,召开咨政会议12次,履职成果分别以市政协《建议案》和《信息专报》的形式提交党委政府。
——宣传引导,破解先锋意识的淡化。
党员委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有些党员委员不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先锋模范意识淡化,缺乏大局观念,工作不思想进取,甚至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党员不党员,就差几块钱”,有的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有的离退休党员没能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形象。
工作中,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委员在履职过程中的带头表率作用,我们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加大宣传引领效应,创办编发了《白城政协》刊物5期100余万字,专门编辑印发《中国精神》《脱贫攻坚》专辑,进一步增强党员委员服务大局意识;按照《白城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办法》《政协白城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政协白城市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规则》的规定,通过对42名优秀政协委员、13件优秀政协提案和18名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激励后进;在《白城日报》开设“政协委员风采”专栏,培树典型,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推介,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委员的党性观念和先锋模范意识。
——加强培训,破解教育管理的软化。
党员委员教育管理的软化,是政协党建工作滞后的主要因素。在党员委员管理上,停留在制度的制定和一般性的要求,强调自觉遵守纪律多、监督检查少,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考勤制度,影响了管理效果。在党员委员培训上,由于学习培训缺乏系统性考虑,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存在培训的层次不够高、培训的内容不够丰富、培训的手段不够灵活,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此外,党务工作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且多为兼职,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不多、业务能力不强,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工作中,我们把强化学习培训作为加强党员委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把提高政治觉悟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把思想好、能力强、有活力、热心党建工作的5名同志调整充实到党务工作岗位上来,通过党校培训、电化教育、座谈交流、外出考察等多种渠道,开展全方位的党建业务培训。特别是加强了对中共委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明确中共委员在政协组织中的职责、任务和要求,采取交任务、多服务方式,不断强化对中共委员的教育管理。先后开办了6期“白城市政协工作大讲堂”,邀请6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辅导,参训委员达1650余人次,实现了政协委员学习培训的全覆盖。市政协六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委员们共提交提案236件,比上年提高了41.3%。依据《白城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办法》规定调整了61名政协委员,其中退出9名常委、23名委员,吸纳29名优秀人士加入政协委员队伍,实现了政协委员的常态化管理和动态化调整。
——互促互进,破解党建履职的分化。
由于实际工作中存在党建目标和履职工作结合不紧、党建格局封闭运行的情形,出现工作部署“各定各的调儿”、作用发挥“各弹各的曲儿”、具体执行“各使各的劲儿”、工作落实“各做各的事儿”的现象,存在党建、履职“两张皮”,政协党建工作活力不够、生机不足。
工作中,我们坚持打通组织“经脉”、活化组织“细胞”、延伸组织“触角”,从组织领导上把基层党组织体系织密建强,将党的建设深嵌于协商民主实践之中,为深入开展建言资政提供根本保证,组织政协委员聚焦大事、关注实事、紧盯难事开展调研视察,实现了党建工作和履职任务从“两张皮”到“一盘棋”的转变。我们连续两年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履职实践活动,在白城脱贫攻坚战的攻坚期和决胜期,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了“致全体政协委员的一封信”、提出了“白城扶贫在攻坚、政协委员在行动”的倡议,就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群众认可度和获得感情况,组织市县两级政协委员1832人次,驻村入户进行了两次专项视察调研活动,入驻38个乡镇、458个行政村,入户调查26608户,提出工作意见建议190条,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196对(次),解决实际困难457个,落实脱贫项目69个,捐款捐物、送医送药合计金额50余万元。
——严格约束,破解制度建设的简化。
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协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政协的党建制度“管总的多、管细的少”,缺乏配套管理办法,可操作性不强,难以适应新时代政协党建工作需要。
工作中,我们先后出台了市政协党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组议党实施办法和理论学习等制度,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主席、副主席联系各县(市、区)政协、常委和委员工作制度,建立了县(市、区)政协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主席、副主席接待委员工作日,进一步强化了政协委员请假、履职管理情况通报制度。先后对市政协委员参加驻村扶贫视察调研活动、参加会议等履职情况进行了6次通报,通报结果在抄送组织和统战部门备案的同时,向委员所在单位进行反馈,实现了制度建设对政协履职的有效促进。
新时代政协党建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党建工作的总纲,贯彻落实好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探索设立机关党组、专委会分党组和政协系统党工委等组织机构,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