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面总结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进步,描绘了未来五年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的宏伟蓝图和愿景,是指导全省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强调,“生态环境关系全省人民福祉,关乎吉林长远发展”。这是省委立足吉林实际,着眼吉林未来发展作出的科学判断,进一步凸显了生态建设在全省工作大局和民生福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生态建设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关心的焦点,也是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始终摆在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任务。过去五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全省各级林业部门扎实推进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西部生态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屏障功能显著增强。“十二五”期末,全省林地面积达到937.6万公顷,湿地面积达到102.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9.8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3.9%。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森林公园61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6处;自然保护区42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湿地自然保护区33处,其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2处;湿地公园33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2处。《报告》在认真总结我省生态建设成果基础上,明确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鲜明指出“幸福美好是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凸显生态优势,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使吉林天蓝山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环境更优美,让吉林人自豪、域外人向往”。这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在吉林的生动实践,也是全省人民内心真挚的期盼和向往。特别是关于“要强化生态修复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的安排部署,不仅是对“十三五”时期林业工作的高度凝练,更是对“三个五”战略的深度融合,充分表明了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与魄力,更加坚定了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增进全省人民福祉的信心与决心。按照《报告》规划的蓝图和愿景全面推进林业事业发展,生态吉林建设将进人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加强林业生态系统性修复,着力构建功能优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要紧紧围绕全省中东西三大板块战略布局,深入开展第二个十年绿美吉林建设,继续加强林地清收还林、裸露山体修复、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三北五期”、退化林分修复、绿化美化村屯及湿地修复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生态吉林、美丽吉林建设步伐。中部以黑土地保护为重点,突出城乡绿化美化,加强农防林更新改造;东部以长白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生态屏障功能和生态产品产出功能;西部以防风固沙为重点,实施湿地、草原、沙地等生态系统修复和治理工程,改善恢复生态植被。到“十三五”末期,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新增森林蓄积7000万立方米,自然湿地保有量达到120万公顷,林业保护区面积达到270万公顷。
深化林业改革创新,着力激发林业转型发展内生活力和动力。
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破解涉及机构、编制、社保、员额经费等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全面建成全新的国有林场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实现森林资源有效保护、职工生活有较大改善、林场日常管理工作正常运转改革目标。完成国有林区主体改革任务,加快建立重点国有林区管理机构体系,突出解决好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剥离、人员分流安置、债务化解等难点问题,初步建立职责明晰、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框架。积极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努力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打造成生态保护与管理“特区”,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国际野生动物保护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示的窗口、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
扎实推进生态扶贫,着力促进绿色惠民。
继续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区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在岗职工工资收人,加快林区脱贫致富步伐。用好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深入做好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深入贯彻《吉林省贫困林场扶贫工作方案(2016-2020)》,切实把扶贫工作与林场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购买森林管护和森林抚育服务、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增加职工收人。深入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通过生态转岗、移民安置、特许经营等方式,确保林区群众生产生活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夯实林业基础建设,着力提升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以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主攻方向,用信息化手段和现代技术装备林业,强化基层站点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和基础保障能力。全力推进“智慧林业”建设,积极探索吉林林业5颗卫星组网在林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努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森林资源监测网络。切实抓好国有林管理现代化局省共建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林业空天互联网、林业基础物联网和东北生态大数据中心、林业综合调度管理中心“两网两中心”建设,努力建成集生态资源综合监管、生态大数据融合应用、森林湿地资源与野生动物保护监测为一体的智慧林业应用体系。
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改善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十一次党代会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从补短板的角度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又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林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要持续加大生态投人,加快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努力满足社会对林业生态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十三五”期末,全省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要达到8800亿元,林业年旅游和休闲人数突破2500万人次,林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林业生态产品产供能力迈上新台阶。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建立完善更加有效的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报告》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发,提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吉林美好家园”。要坚持保护优先,进一步加强生态资源管护,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认真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
积极做好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相关法规条例修订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工作,加快转变林业生态资源管护方式。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督查,着力探索建立新的林业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监管体系,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让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作者系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