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7年第7期 > 省十一次党代会
首页 > 省十一次党代会

省十一次党代会


日期: 2017-11-21 15:01:00 浏览次数: 字号:[ ]

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中央新一轮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契机,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入手,突出抓好国企改革、服务业发展和脱贫三大攻坚战,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了吉林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经济社会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一)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12年以来,全省经济发展面对着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经受住了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86.23亿元,同比增长6.9%,经济总量比2011年扩大4317.40亿元,年均增加86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高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收入的规模不断扩大,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已超过两千亿元,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超过千亿元。2016年,全省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225.6亿元和126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2.8%。2016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5.0%,五年来均保持了15%以上的占比。呈现出国民经济总量扩大、发展步伐持续加快的良好态势。

(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重大农业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全面增加,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历史最高水平,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总产量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16年达到743.4亿斤的历史新高,比2011年增加了109.2亿斤,粮食总产量的年均增速达到3.2%,高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1.7个百分点。同期全省畜牧业生产也实现了持续增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实的物质资源。

2.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迈出可喜的步伐。五年间,全省工业经济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2016年全省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133.98亿元,同比增长6.3%,总量比2011年增加1602.34亿元,五年间的年均增速达到8.3%,高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0.3个百分点。在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也迈出了令人欣喜的步伐,为全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全省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实力明显提升,2016年的增加值达到655.99亿元和615.72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0.7%和10.0%,比2011年提升了0.6个和3.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逐步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量显著提升。五年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2011年的12.1:53.1:34.8调整到2016年的10.1:48.0:41.9。第一、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较2011年提升了7.1个百分点,标志着我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6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240.53亿元,同比增长8.9%,总量比2011年增加2560.62亿元,五年间的年均增速达到8.8%,比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高出0.8个百分点。

(三)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加快、活力增强

1.需求动力更加协调。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吉林省在重视投资拉动的同时,也高度关注消费的拉动作用,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扩张的同时,保持了消费的平稳较快增长。虽然当前吉林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依然起主要作用,但消费和投资增长速度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923.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6%,比2011年增加6481.5亿元,五年来的年均增速达到17.2%。2016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10.42亿元,同比增长9.9%,比2011年增加3190.62亿元,五年来的年均增速达到12.2%。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晶零售总额的增速差距仅为0.3个百分点,比2011年缩小12.5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同步增长。

2.对外招商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受国际形势影响,我省的进出口总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16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速实现小幅增长。全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1216.91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当期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我省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确保了对外引资的稳定,2016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达到9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0%,五年间的年均增速达到13.8%。

3.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经营类型,对全省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五年来,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6年已达到51.4%,比2011年提升了0.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稳居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民营经济的实力也获得大幅提升,2016年末,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02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3814个,比2011年增加1321个。个体户达到174.17万户,比2011年增加43.22万户,增长33.0%。2016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0200.05亿元,占当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74.1%,比重比2011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且投资的广度拓宽、深度拓展。

4.高耗能行业放缓,节能降耗取得成效。五年来,我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力加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6年全省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1.2%,比2011年下降4.8个百分点。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源消费量5年累计下降了33.4%,年均降低7.8%;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费量累计降低42.5%,年均降低10.5%。

(四)改善民生效果显著

1.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16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530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23元,增长7.0%。五年来,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3%和9.4%,高于GDP年均增速1.3和1.4个百分点。

2.劳动就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工作,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大力引导群众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有效促进了全省就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截至2016年末,全省从业人员已达1500万人左右,比2011年末增加16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2.5%。五年来,全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以下。

在就业人数增加的同时,全省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总体向着更加合理的趋势发展。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和集体单位职工人数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城镇个体劳动者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构成也呈现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的特点。

(五)区域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省经济不但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而且经济在适应市场能力方面也显著增强,突出表现就是在东北三省经济版图上的“分量”明显增重。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省地区总值增速达到6.9%,比辽宁、黑龙江分别高9.4个、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速达到6.3%,比辽宁和黑龙江分别高21.5个和4.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达到10.1%,比辽宁、黑龙江分别高73.6个和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9%,比辽宁高5.0个百分点、仅低于黑龙江0.1个百分点。我省主要指标在区域经济中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说明我省的经济结构适应市场变化,适应政策要求,与当前国家稳增长宏观调整政策适应度较高。

(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发展质量效益提升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过剩产能明显下降,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同比下降37.3%,钢材产量同比下降16.2%,水泥产量同比下降4.4%,铁合金产量同比下降29.4%。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5%,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减少0.43元。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着力补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年初的12.7%上升到全年的15.2%。

二、未来经济发展中应关注的问题

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省在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

(一)发展结构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当前我省的结构调整向着良好的方向推进,但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各产业的结构升级仍然任务艰巨。一产中种植业的比重仍较大,特别是玉米种植的比重仍很大,农业高附加值产业缺少。二产中,工业产业的集中度仍较高,汽车行业一业独大,给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三产服务业虽然贡献增加、比重提升,但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我省仍处于落后位置,全国的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达51.6%,我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的发展动力仍不均衡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仍起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保持在70%左右。在全省的多数重点行业中,国有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全省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任务仍很艰巨。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微弱,全省的对外开放发展仍缺少契机和中央层面的重大政策支持。

(三)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仍处中下游

虽然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了和经济发展的同步,但是总体水平在全国仍靠后。近几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位次在25-27位之间徘徊,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4000元左右拉大到7000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元。

(四)在区域板块中表现较好,但从全国看仍属欠发达省份

我省主要指标在区域经济中表现相对突出,但放在全国比较,我省主要指标的发展速度就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全国列第17位外,其他指标增速基本都在全国21位之后,处于相对靠后位次。

(作者系吉林省统计局副巡视员)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