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7年第5期 > 专题报道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日期: 2017-11-16 12:49:00 浏览次数: 字号:[ ]

科学发展,关键在人;为政之要,首在用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党建作为重中之重,抓队伍,强班子,打基础,聚人才,全面从严治党迈出坚实步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组数据:201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9%。

一份答卷:经济运行数据时隔两年再次回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并且领跑东北三省!

近年来,我省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这些成就,凝聚着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全省9.4万个基层党组织和163万名党员团结带领全省群众的拼搏奉献。

着力选贤任能:配强领导班子建好干部队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本在于加强各级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为此,我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公道正派、选贤任能,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着力培养选拔适应吉林振兴发展需要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坚持“四好”目标,市县乡和省属高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紧紧围绕“四好”标准,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基本要求,精心谋划组织,压紧压实责任,切实强化党组织对换届工作的领导把关作用,做到党组织主导做好人事统筹工作、主导代表委员人选产生、主导换届人选推荐考察、主导大会选举。

调整市(州)党委和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时间,实现同步换届,确保全省市县乡换届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严格把握政策,突出做好认定代表委员人选身份和确定差额人选工作,合理确定领导班子职数,统筹把握增强班子结构和功能需要。搞好分析研判,及时做好部分省管市县领导职务的调整补充,提前配齐配强省属高校党政正职,保证换届组织工作顺利进行。

严肃换届纪律,明确换届风气监督“六大责任主体”,细化了54项责任落实清单。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零容忍”,严肃查处了长春工业大学王春阁违反换届纪律拉票问题,形成了对换届不正之风严防严打的高压态势。

截至目前,全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全面完成,省属高校党委换届工作正在分批次扎实推进。

——强化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从严把好人选政治关、能力关和廉政关,让更多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苦干实干、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着力打造一支“负责任、敢担当,重实干、抓落实,有能力、会干事,严自律、保干净”的干部队伍。

强化年度考核、日常考核、任职考察和综合分析研判,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对53名省管干部给予诫勉、降免职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组织处理,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选人用人监督问责,结合巡视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以铁的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和从政环境。

——聚焦振兴发展需要,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制定实施《吉林省2014-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干部知识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建立常态化培养、合理化配备、制度化运行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启动新一轮省管领导班子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工作,研究制定了3年培养规划,切实为全省振兴发展积蓄坚实后备力量。组织县(市、区)与驻吉央企、金融机构干部双向挂职,选派干部到国家部委、中管金融企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经济发达省份挂职,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和社区锻炼,使干部锤炼了品格、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从政环境进一步形成。

制定出台《关于实行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问责暂行规定》,配套建立了履行干部管理监督职责“一报两核五评”综合考评机制,通过明晰责任、考核责任、追究责任,推动形成了党委自觉抓、书记主动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着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聚焦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连续五年开展了12个专项整治,对所有在限入性岗位任职的“裸官”及时调整了岗位,进一步匡正了选人用人风气;从严从实组织实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分三批圆满完成了审核任务,对存在问题的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

同时,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实行关键时期关爱提醒,加大函询、问询和诫勉力度,做到抓早抓小抓预防,着力防止干部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

聚力振兴发展:打造人才高地激发创新活力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林时指出:吉林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有许多优势,要充分用好,努力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要加强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集聚创新人才;要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生产力转化,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坚持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着眼点,以重点人才项目为抓手,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振兴发展人才高地。

今天,“人才强省”已成为吉林大地一曲激动人心的时代乐章。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与之相配套,制定了重大科技项目人才团队支持计划、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协调服务和杰出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表彰等3个具体工作办法。这“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在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高端人才创业、营造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突破力度大、现实针对性强的改革举措,有力地推进了人才制度创新,为广纳英才奠定制度基础。

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我省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细化为70项具体任务,专挑“硬骨头”啃。

一系列突破力度大、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犹如一块巨石,吹皱了一池春水,形成了一个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具吉林特点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扎实推进高层人才引进,服务创新驱动的人才支撑得到进一步强化。始终瞄准吉林高端人才紧缺这个短板,围绕与我省重点产业联系紧密、契合度高的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工程、农产品加工等研究领域,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积极利用国家“千人计划”平台,争取国家支持,大力吸引海外领军人才来吉发展;另一方面,启动了我省的引才计划,紧盯“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精尖”领域,从省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两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5人)38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2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1人,引进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44人。

大力实施重点人才项目,域内人才资源得到进一步盘活。协调推进“省高级专家培养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长白山学者计划”、“长白山技能名师计划”、“首席技师工作室打造计划”、“乡土实用型专家培养计划”,依托长春高新区建设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扎实做好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支持对象推荐申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评选工作,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基层行活动,推动各类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同时,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贫困县农村教育卫生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充实基层人才力量,强化人才待遇激励,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对口援建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必将书写更精彩的篇章!今天的吉林,人气更旺、士气更高、底气更足,我们对干好吉林事业、实现全面振兴充满必胜信心!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