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6年第10期 > 市县之声
首页 > 市县之声

市县之声


日期: 2017-01-04 15:31:00 浏览次数: 字号:[ ]

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近年来,辽源把从严治党抓在手里,巩固提升了宜居宜业宜商的良好政治生态。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认真履行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

7月29日,辽源市委书记吴兰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对于党风廉政建设作出庄严承诺。

吴兰指出,只有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两个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守土尽责,才能确保“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辽源市委常委对各县(区)、市直部门135名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提醒谈话,各级各部门逐级对34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市纪委主要领导与75名基层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进行提醒谈话,实现提醒谈话全覆盖,着力破解“两个责任”落实中“上热下冷”、“中梗阻”等问题。

仅上半年,通过“一案双查”,共问责领导干部4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公开通报曝光,起到了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苍蝇虽小,危害不小;“蝇贪”成群,其害如“虎”。按照“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的工作思路,辽源把严明纪律贯穿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中,从严正风肃纪,推进党风政风向善向上。

今年上半年,共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案件2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1人,移送司法机关16人,公开通报曝光8起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

身边人,身边事,看得见,摸得着。铁一样的事实让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把握运用‘四种形态’,绝不意味着对腐败分子高举轻放。对那些严重违纪甚至犯罪的党员干部,要高高举起纪律的戒尺,及时拔除‘烂树’。”

辽源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刘立新在全市纪律审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今年5月25日,一条题为《吉林省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副调研员谢玉明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引起不小的轰动。时隔5天,《辽源市西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宁会义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被多家媒体转载。辽源市强力反腐的举动再次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严明党纪戒尺,才能扎牢制度笼子。上半年,辽源市纪委集中围绕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土地转让、项目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持续加大纪律审查力度,立案356件,结案34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9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

在拔“烂树”的同时,还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管住管好基层党员这个“重要多数”,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整片“森林”健康成长。

在思想引领方面,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来抓。市委注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成立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层层传导压力。

在选人用人方面,坚决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综合运用“三审”措施,严肃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干部选任全程监督。

此外,着力推进基层党建,筑牢“底盘”。去年,全市大力改善村和社区活动场所条件、增加专项经费,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今年,村“两委”换届期间,市委明确提出“三个进一步”工作要求和“三高三强两满意”选人标准,严明换届纪律,以“零容忍”、“零懈怠”的决心扫尘除霾,确保整个换届风清气正。

推进简政放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有效杜绝和防止腐败问题发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辽源,因煤而兴因煤而衰。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如何加快融入“核心区”,实现由资源枯竭到振兴发展的“华丽转身”?辽源经过行政审批4次大提速后,今年上半年,22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执行到位,市直各部门适合进入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均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各分厅办理,基本实现了“全部进厅、全部上网、全部公开”。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打造诚信政府,推出了服务企业发展的一揽子工程。

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一方面,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政意识,加强党性修养,遵守道德操守,在人情交往上把握住“工作联系等距离,服务企业零距离,私人交往远距离”的分寸;另一方面,教育引导企业家与党员干部交往中,干干净净做朋友,遵纪守法办企业,正大光明搞经营。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