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下高楼”“出深院”,直接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把群众反映强烈且集中的意见收集上来,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
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这个提法非常形象,非常生动,旗帜鲜明地反映了党同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所谓“坐一条板凳”,就是要同群众保持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孟子说过“为长者折枝”。那么折枝之后一定要亲自交到长者手里,才能体现敬意,距离远了怎么能行?再说,群众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了解,才能发现。
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处理问题、权衡利益时要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保障群众的正当权益。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今天,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但毛泽东同志这段话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我们只有牢记这一教导,一事当前,首先想到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愿望,而不是个人私利和自己的“小九九”,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才能把工作做好。
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要用“心”去坐。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真心实意”。就此而言,所谓“一条板凳”,实际上是“一条心”。如果没有这个“真心”,没有对群众的关心、热心、爱心和忠心,那么就很难真正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即使勉强坐了,也会像“火燎屁股”一样,坐不稳,坐不实,更坐不长。
前不久在网络上有这样一则消息,一位乡干部到村里去慰问贫困户。农民见有领导来,非常热情,赶紧拽过一条板凳,倒了一碗开水,想把心里话好好唠唠。可是这位乡干部根本没有“坐一条板凳”的意思。他“吝啬”地只“舍出”小半个屁股搭着板凳边儿,一口水没喝,“坐”了不到半袋烟工夫就起身告辞。一边走还一边不停地拍打裤子,弄得农民十分尴尬,一个劲儿地道歉:“对不起,把领导衣服弄脏了。”这哪里是来“慰问”的?分明是来作秀的。这种“无心”的干部,即使“慷慨”地将整个屁股都坐在板凳上又有什么用呢?
要想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就必须放下官架子,摒弃特权思想。否则,你的“架子”太大,“板凳”太窄,如何坐得下去呢?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破坏很严重,人民的生产生活遇到极大困难。周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指挥救灾。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周总理面对成千上万受灾群众发表讲话,脚下踩的却是一个运送粗笨货物的极其简陋的木头箱子。一个数亿人口大国的总理,面对这么多群众发表讲话,搭个简易的台子不算过分吧?可是我们的好总理心里没有“架子”,只有人民。为了“拯民众于水火”,他刀山火海都敢闯,还会在乎什么呢?
官架子是特权思想的表现。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对于任何事情都会进行“官本位换算”——算一算我这个级别的干部应该如何说话,如何走路,如何吃饭,如何坐车,应该有什么样的排场?如此等等。如果一个人整天想的都是这些,那么第一,他肯定活得很累;第二,他不可能也无法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因为他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同群众“彻底划清界限”。这种心态实在很可怕,也很危险。
在日常生活和个人利益问题上,我们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与老百姓同甘共苦,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境界。为此,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一颗百姓心,一颗对党对人民知足感恩的良心。要真正从内心深处对特权思想说“不”!
然而,“坐一条板凳”还需要一定的担当精神。因为和群众距离一近,就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站起来看不见蚂蚁,一蹲下又到处都是蚂蚁。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其中应该有这样一层意思:真正走到百姓中间,和老百姓坐在一起,一定会发现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领导干部来说,这是好事,是难得的机会。可是,对于一个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来说,这就是灾难。因为有些事情,你不知道也就算了,一旦知道,就要表态,就要处理,就要担责任。而你整天想的就是如何逃避责任,这不等于大难临头吗?从这一点来说,和老百姓坐一条板凳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今天,强调领导干部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还有更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党中央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应该说是最伟大的“一条板凳工程”,是和困难群众心贴心的“一条心工程”。它向世人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忘记带领穷人翻身求解放的初心和党的最高宗旨。我们尤其没有忘记: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载舟覆舟”的伟力之源。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由此可见,同群众坐一条板凳,是“仆人”的本分,是向“主人”看齐,向“主人”靠拢,是为了更好地为“主人”服务。这是一个极其简单同时又极其伟大的真理。
纵观各个时期党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同群众坐一条板凳”。比如为了群众利益,把一颗心都掏出来的焦裕禄;被一个残疾人称为“我的好朋友”的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人,其中最为感动的是曾经和他们坐过“一条板凳”的普通人。焦裕禄出殡的时候整个兰考万人空巷,哭声动地。郑培民去世一个多月后,湖南一个小山村的农民们一提起他仍然放声大哭。如果说人民是天,人民是地,那么他们就是感天动地的模范公仆。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走出高楼深院,走向基层,走向人民大众,离群众近些,近些,再近些,永远和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永远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