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5年第12期 > 精神文明撷英
首页 > 精神文明撷英

精神文明撷英


日期: 2016-01-07 16:14:00 浏览次数: 字号:[ ]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全厅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力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制职责,对全厅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做到亲自部署、经常过问,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建全制度,强化考核监督,有力地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几年来,省国土厅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广大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得到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文明创建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机关干部思想政治水平。结合两批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法律法规和各方面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形势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及厅党组要求上来,国土资源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得到了增强,为开创国土资源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2013年以来,共组织各类专题报告会、党课活动20次,参加人数达1500多人次;机关干部参加学习论坛、专题报告会和大讲堂42次,参加人数达1300多人次;参加省委党校、国土部举办的相关培训达220多人次。

(二)加强机关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动力,结合国土资源部门实际,组织开展以“务实、创新、廉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国土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通过开展“机关文化大家谈”、“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等活动,努力实现对机关干部思想、信念、精神的再塑造,促进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利用各个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增强了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民主和谐的生动局面。

(三)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比学赶超的优良作风。在全系统开展了争创文明处(科)室及争当文明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等次公务员和工作人员、道德模范等活动,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去带动人。积极参加全省创业先锋和道德模范、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状(奖章)、青年先锋号、模范班组等推荐评选等工作。积极引导大家不断创造优秀业绩、优秀岗位,在全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开展经常性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通过发生在本系统的典型案例剖析,并多次组织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员干部观看惩治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做到警钟长鸣。三是围绕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充分发挥制度建设源头治腐作用。四是积极推进民主议事、科学论证、集体决策,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五是认真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参加各年度“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妥善地解决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五)服务群众,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共建和“三帮扶”活动。一是积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帮扶工作。按照省精神文明办开展第三轮省直文明(先进)单位与农村行政村结对共建活动要求,2013年5月,周力厅长亲自带队到共建单位柳河县安口镇青钩子村进行了工作对接,并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为共建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整治土地1公顷,建设浆砌斗渠699.74米、涵管桥7座,溢流堰2座,护坡1057米,维修生产路11.6公里,从根本上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为帮扶的和龙市龙城镇百里村提供帮扶资金15万元,用于新村部的建设,在该村组织实施水果蔬菜大棚项目,投入资金290万元,共建成水果蔬菜大棚11栋。省国土厅连续5年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三是深入推进“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截至2014年7月,17名帮扶处长共深入帮扶村70余人次,组织召开帮扶座谈会、协调会50余次,投入各项帮扶资金总计947万元,帮助建立完善各项制度21项,组织农村党员培训190余人次,提出合理化发展建议19条,引进致富项目13个,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帮扶任务,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壮大,村党支部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四是全力做好帮扶困难群众工作。2013年底,走访慰问了白山市9户困难群众,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近6000元、发放慰问金9000元;2014年,走访慰问帮扶村的困难户42户,送达慰问现金和物品折合共计3.5万元;为帮扶村困难家庭的4名大学生、1名中专生每人每年提供3000元助学金。五是认真组织“双日捐”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2013年以来,厅机关组织各类捐款达42万多元。六是做好双拥帮扶工作。按照联系边防和偏远艰苦地区基层连队实施方案安排,积极与帮扶连队对接,安排专门资金购买10台电脑赠送给帮扶连队,并积极开展有关节日慰问活动,帮助部队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民主建设,完善了厅机关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保证职工民主权利的行使。关心职工生活,加大了工作场所环境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拓展服务功能,做到了办公环境整洁卫生、净化美化,设施完备齐全、方便实用。积极开展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活动,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与自然环境改善的协调同步。

二、依法行政、优质服务,把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积极主动服务,切实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始终围绕全省发展大局,把搞好服务摆在首要位置,把保障发展作为中心任务。2013年以来,无论是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保障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3年全年安排建设用地1.34万公顷,2014年共为587个项目(批次)提供新增建设用地1.13万公顷,实现了应保尽保。近两年地质勘查投入合计达13亿元,仅2014年全年就实现新增矿产地27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7处,新增煤炭储量6800万吨,铁矿石储量2300万吨,硅藻土储量近3700万吨。

(二)严格规范管理,切实提高了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水平。加强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全省耕地总量始终保持稳中有增,为我省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批后土地供应,2014年供地总量达到25.65万亩,是消化存量土地力度最大的一年。开展矿产资源“三率”调查。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2013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超过亿元。一市五县被评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取得了国家部署开展这项活动以来的最好成绩。近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98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三年任务目标;2014年核查各类案件线索2500余件,国土资源部对我省12336违法线索处理工作进行了表扬。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了维护群众权益的水平。报请省政府下发《关于强化规划管控规范土地征收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意见》、《关于严禁预征地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执行征地程序,切实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回应了群众关切的知情权问题。近两年全省无因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制定了行业标准、落实了工作经费。2013-2014年共提供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1.6万亩,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力解决涉地涉矿信访案件,接待和化解信访案件773起,国家重要会事期间实现信访零登记目标,受到了省信访局的好评。

(四)深化使用制度改革,切实提高资源市场建设水平。积极推进探索创新,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深化。省编办批准设立不动产登记局和不动产登记管理中心,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人员编制,在全国较早完成省级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整合。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下放征地前期工作权限,全面实行网络远程申报;规范建设项目压矿审批,缩减压矿审批范围,理顺工作程序,切实提高了用地报批效率。积极争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创新国土资源项目管理新机制,有效搭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制度平台,国土资源项目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加强基础建设,资源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经省政府同意向社会公布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系统2个单位、3名职工被评为全国二调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部署土地登记信息采集与上传系统试点,吉林市、白城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试点。开展矿产资源补偿费系数核定,推进了补偿费征收与系数相挂钩。完成历史档案数字化3万多卷,图文数字化地质资料达到4927档,完成3500个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强化法治基础建设,开展依法行政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公开部门权力清单,提高了透明度,规范了运行流程。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