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特别是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后,吉林省妇联立即组织各级妇联干部进行反复深入学习,重点围绕“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群众性”找差距。通过学习推动各级妇联干部“知大局”,推动妇联组织“知不足”,推动妇联工作“知方向”,结合我省基层妇联实际,重点推进“四个下沉”,加快推进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
一是资金下沉。针对我省各级财政预算整体压缩,基层经费紧张的现状,省妇联从今年开始,将1350万元城乡困难妇女帮扶资金全部下沉基层,从省级层面为每名妇女增加1元钱工作经费,省妇联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省级实施的品牌项目,如“吉林大姐”家庭服务、“吉林巧姐”手工制作、“吉林网姐”电子商务、寻找“最美家庭”等要占有一定比例,形成全省一盘棋,其余资金可以根据各地实际灵活运用,做到既“攥紧拳头”,又因地制宜。
二是人员下沉。“结合妇女需求调研月”、“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等活动,组织县以上妇联干部践行“三个一”,即“当一天村(社区)妇联主席、参与一次妇女之家活动、满足一个百姓微心愿”,编印《省市妇联干部践行“三个一”活动集锦》。今年,我们围绕落实中央4号文件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创新联系和服务基层的工作举措,在原有基础上,设计开展“结万家亲、促姐妹情”活动,组织县以上妇联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落实“百千万”包保责任,即包保100个乡镇(街道)、1000个村(社区)、1万名困难妇女群众,每月在包保联系点工作时间不少于1周,全年不少于3个月,同时将“三个一”拓展为“六个一”,即每月当1天基层妇联干部、每月参加1次基层活动、每季度发现妇女群众中的1个问题、每季度为妇女群众做1次服务、每年依托妇女之家为妇女群众讲1堂课、每年联系1户困难妇女家庭。
三是组织下沉。推动妇联组织建设向自然村屯、居民楼栋、社区网格等妇女生活最小单位延伸,以长春市为试点,在城市探索建立社区妇联执委会—网格妇代小组—妇女委员(楼栋长)—巾帼志愿者四级组织架构,在农村探索建立屯妇女之家,以双阳区开展“3+X”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为契机,以“屯务委员会”为依托,充分发挥“3”(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妇女委员)中“妇女委员”的引领带头作用,鼓励有能力、有威望、有热心的女致富带头人、巾帼志愿者、女党员作为“X”参与基层服务管理,一起研究妇联工作、一起设计妇联活动,一起服务妇女群众,有效畅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真正解决妇联组织末梢神经不灵的问题。
四是服务下沉。健全妇女儿童基层服务网络,城乡社区全部建立“吉林大姐”家庭服务指导站、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和妇女之家,儿童之家覆盖率达到40.8%,今年我们与省司法厅联合成立了全国首家维护妇女权益人民调解委员会,2016年底将实现社区以上五级全覆盖,让妇女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创业就业、权益维护、家庭文明等多元化服务。完善妇女之家服务功能,针对乡镇(街道)薄弱环节,设计乡镇妇联文化援助项目,投资270万元,为每个乡镇妇联提供音响、乐器、活动服装、妇女报等价值3000元的物品和设备。
(省妇联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