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5年第10期 > 服务中心推动发展
首页 > 服务中心推动发展

服务中心推动发展


日期: 2015-12-03 14:08: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在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机关党组织的能动作用,促进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是机关党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年初以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直机关工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在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实践中,认真履行“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核心职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机制,力求在机关党建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上寻求突破,努力营造创业创新争一流的浓厚氛围,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一、 找准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结合的切入点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新组建后,局党组把“创业、创新、争一流”作为目标,明确了“打基础、建机制、强监管、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方针,提出各级党组织要找准机关党建与行政业务结合的切入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以“十型机关”建设为抓手,促进机关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各级党组织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围绕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和业务建设水平,开展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文明型、民主型、节约型、开放型(“十型机关”)创建活动,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干部针对十个方面创建内容和标准,围绕学习宣传、对照检查、全面实施和总结提高四个阶段全面开展创建活动。为了提升创建活动的实际效果,年末评选出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十型机关”创建活动的单项或全项先进处(科)室、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达到人人参与建设、人人得到教育的良好效果。二是以文化建设为依托,促进文化建设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制定了加强全系统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构建食品药品“五大监管”文化体系,即:扎实推进“监管为民,权为民用”核心价值体系、食品药品安全文化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廉政文化体系、文明和谐保障体系。今年,开展了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十个一”创建活动,即推出一批监管服务品牌,培养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制定一部机关干部行为规范,开展一批高端讲坛,组织一批志愿服务活动,征集一首《吉林食药监之歌》,摄制一部专题片,充分展示食品药品监管建设与发展系列成果。三是以“五大课堂”为载体,促进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双提升。精心打造“五大课堂”,即读书课堂、培训课堂、网络课堂、学历课堂、调研课堂,通过广泛开展“五学五比”活动,提高全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为了检验学习成效,每年年末组织一次机关和直属单位全体干部参加的理论业务知识考试,每年组织两次对机关处室、直属单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考核和绩效排名,与吉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合作开展了全员第二学历教育,全面改善了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队伍专业结构。通报考核结果、表彰先进,形成了人人争先、事事创优的工作氛围,提升了干部队伍整体水平。

二、 推进建立简政放权、跟进服务的工作机制

局党组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按照“党政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成果同享”的工作思路,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紧密围绕单位中心工作,深化建功“十二五”主题创建活动,要求各级党组织每年至少都要推出一项创新成果,今年在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跟进服务工作机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相融共促,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一是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制定出台《创新监管方式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加快发展若干规定》20条,坚持放管结合,深化简政放权,提出开辟“绿色通道”、下放许可权限、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鼓励资源整合等二十条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为支持全民创业,杜绝买卖药品经营许可证,打击非法渠道销售药品,《若干规定》降低了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准入门槛,全省新增药品批发企业145户,新增就业人员2175人,新增企业年销售额14.5亿,盘活社会闲置库房资源7.25万平方米。推行预约服务、网上审批、邮寄审批、前置审批等食药监特色审批服务方式 ,提高了审批效率。围绕企业需求开展贴心服务,将19项限时办结件调整为即办件,将特色产品研发注册、许可受理审查时限压缩到4个工作日,行政许可的提前办结率达到70%以上。将6大项38小项行政许可项目由省局调整下放到市(州)局审批,仅食品类生产许可就分三批下放了18个类别 ,占28大类食品生产许可的64%,大大降低了企业申请成本,企业申办、换证、变更等所有审批事项都可以就近办理,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也为属地监管部门深入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2015年1月起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取消每户每次2200元的核查费,政策出台半年就为企业节约资金200余万元。二是跟进服务,做强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医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在企业申报药品注册项目等方面提前介入,优先办理。成立工作组与企业对接,帮助重点项目新药尽快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绿色通道,尽早上市。推进我省施慧达、长春华洋高科技有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等药品生产企业新药审批,尽力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出台养殖梅花鹿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等相关政策,破解了养殖梅花鹿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为人工驯养梅花鹿商业利用拓宽渠道。支持民营企业进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引导开发我省特有的人参、林蛙等保健食品资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成通化东宝、敖东、华夏、金马等32户次药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认真帮助企业解决后续问题,为企业节省GMP认证改造资金10多亿元,优势产业资源整合带动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我省也逐渐成为吸引药品产业投资的“沃土”。三是搭建平台,盘活品种资源。为激活休眠的批准文号,通过召开座谈会、网上公告等形式,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搭建交流服务平台,为78户药品生产企业办理了653个品种、751个药品批准文号的转让变更手续,其中跨省转入我省的有207个品种、220个药品批准文号,仅珠海金仁药业等多家公司一次性转入我省药品生产企业120多个批准文号。药品批准文号品种资源向优势企业流动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已办理的药品批准文号的转让中,转让后预计年产值13.2亿元,比转让前的年产值4.5亿元增加约193%,预计增加企业年产值1.6倍、利税1.7倍。

三、积极营造有利于我省食品药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

各级基层党组织在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坚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解决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我省食品药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创新经验。一是实施“飞检”,规范市场秩序。坚持正确处理监管和服务的关系,以监管规范达到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通过实行“两直两不”飞行检查法,即检查人员“直接到现场、直接进车间,不提前与属地市州局打招呼、不提前通知企业”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分离“三权”,推进阳光审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审批查”三权分离。即:技术支撑机构负责 “审”;审批办负责“批”;业务处室则负责“查”。“审”的不“批”,“批”的不“查”。行政审批依法依规,监管处室监督到位,技术机构支撑到位,各部门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形成职责明晰、执行顺畅、监管有力、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管理新机制。“审批查”三权分离,为食品药品监管效率做了“乘法”,让审批服务与行业监管形成了合力。三是打造“阳光厨房”、寻找“笑脸就餐”,让百姓吃得放心。大力实施“阳光厨房”工程,全省共有3400多家餐饮企业完成了改造。实施“阳光厨房”工程,将食品加工操作全过程实时进行“现场直播”,将“独家配方”全部公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明白消费和安全消费。省长巴音朝鲁在前进大厦看到“可视化厨房”时表示赞同,《中国食品安全报》、《吉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做了专题报道。强化示范引导和社会监督,在全国首创“笑脸就餐”活动,全省630家已获批A级店的餐饮服务单位将陆续实行室内公示板、室外标示牌“双公示”,消费者看“笑脸”选餐馆,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诚信自律经营,提高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水平。四是建设“全程可追溯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为食品药品办理“身份证”,记载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风险可控制”目的。目前,全省各地累计完成电子追溯系统入户与安装106947户,推进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现代化进程。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