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5年第10期 > 服务中心推动发展
首页 > 服务中心推动发展

服务中心推动发展


日期: 2015-12-03 14:07:00 浏览次数: 字号:[ ]

今年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形势最为复杂、改革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商事制度改革、体制调整以及综合执法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省工商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党建工作的“牛鼻子”,强化党的建设,努力提升“四种”意识,引导全体工商干部直面挑战,沉着应对,立足本职,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强化“严实”意识,塑造工商队伍良好风貌

2015年,是全省工商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管理体制下放、监管理念和执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起步之年。省局党组提出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严实”意识,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一是抓廉政、促勤政,大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新任党组书记、局长常明到任后的第一次党组会,就研究制定了《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之后又组织召开了全省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与机关各处室、单位30位主要负责人一一进行了廉政谈话。二是加大学习型机关建设力度,树牢法治思维,强化理论武装。省局党组成员走在前、做表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积极撰写学习心得、调研报告。机关党委通过制作机关“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板、在OA办公系统上开辟专栏、建立学习园地、编发专题教育简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推进学习。坚持开展“法治工商大讲堂”活动,全局上下学习氛围日益浓厚。三是开展整治“四风”自查自纠,对滥发津贴补贴、机关食堂违规违纪、购买商业预付卡、虚假发票入帐、违规使用公务用车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清理和深度审视。四是进一步严肃机关纪律作风,成立了由机关党委、监察室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机关各处室、直属局、事业单位进行了8次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形成了警示震慑作用。五是加强机关活力建设,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活动,促进干部职工身心健康,提高了机关活力。“三八”妇女节,为所有女同胞发放了电影票。“五四”青年节,省工商局安排了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七月份,组织了廉政文化“五个一”创作活动作品展。“八一”建军节,组织军转干部开展净月徒步、拉歌比赛和拔河比赛等活动。

二、强化改革意识,商事制度改革有突出进展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是省工商局今年工作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为保证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落实年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吉林振兴发展,努力消除各级思想疑虑,强化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保证了改革任务的有效推进。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制定出台《关于推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实施办法》,加紧数据交换中心建设。二是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研究制定出台加强后续监管的意见。三是加强“全国一张网”建设,代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强企业信息公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公示系统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功能,加快整合归集信息,确保信息交换渠道畅顺。四是积极推进“先照后证”改革,严格执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39项)、企业变更、注销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34项)、工商登记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149项),不搞变通,不打折扣。五是加快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在吉林、辽源、梅河口等三个试点地区开展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不久将在全省推广。大胆探索实行简易注销程序试点,努力构建便捷高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三、强化“主业”意识,市场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

监管执法是工商机关一项重要和基本的职能,是工商部门的主业和“拳头”,同时也是树立工商执法权威的重要手段。在党建工作中,省工商局党组注重强化“主业”意识,努力解决“为官不为”问题。一是在加强竞争执法上求实效,加大对限制竞争、商业贿赂、“傍名牌”、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等5大类典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厉给予行政处罚。二是在推进网络交易监管上求实效,开展“网剑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网络传销违法行为。三是在加强广告监管上求实效,以贯彻落实新《广告法》为契机,加大日常监管执法力度,对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违法广告、屡禁不止的违法广告,严查严打,决不手软。四是在加强合同行政执法上求实效,对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进行查处、规范和监管。五是在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上求实效,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力抓好“双打”专项整治行动,积极组织开展禁塑、农资、旅游和成品油等专项市场整治。

四、强化服务意识,消费维权工作持续优化

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确保安全放心消费,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省工商局党组坚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让服务人民群众、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核心职能成为工商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共识,推动消费维权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对重点商品增加抽检批次,将流通领域重点商品抽检与专项整治、违法案件查处、行政约谈、消费教育引导相结合,着力提升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效能。二是抓好有关服务领域维权工作,加大了对美容美发、洗浴、电信服务等问题突出行业的规范整治力度,在元旦、春节等消费集中节点,积极做好消费警示提示工作,引导广大消费者健康、文明消费。三是积极推进12315体系建设,加快实现12315平台与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商品质量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大投诉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公开处理结果,赢得了群众信任。

通过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强化“四种”意识,使工商工作实现了“一个突破”、“四个加强”和“三个提升”。“一个突破”就是商事制度改革任务实现新突破。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累计为企业节省验资费用约3.2亿元,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使3.8万户市场主体受益。“先照后证”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新开办企业平均节省了3-6个月的筹建时间。“三证合一”改革准备工作扎实有序,为“十一”前全面推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6月末,全省市场主体总量增至164.45万户,同比增长10.69%。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3.73万户,同比增长6%,其中新登记企业2.69万户,同比增长17.6%,在促进就业、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个加强”即: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有6.3万户企业被依法纳入经营异常名录;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得到加强,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68件,违法广告案件122件,取缔传销窝点44个,教育、遣散参与传销人员1100余人,查处各类农资案件988件,下架封存不合格塑料制品超过26吨,检查网站1148个,实地踏查网络经营主体142个;消费维权工作得到加强,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和举报6.31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92.18万元;基层建设得到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两个主体”责任得到较好落实,省工商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三个提升”:一是服务发展效能进一步提升,全省驰名商标增至144件,著名商标增至1352件,地理标志商标增至43件。“三大融资平台”已实现融资906.09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新登记家庭农场2676户,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7万户,同比增长13.15%;二是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吉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列入2015年省人大立法计划,重新制定权力清单,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促进了“阳光执法”;三是开拓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调整省局企业登记管辖权限,将自然人或其他组织投资设立的企业下放至属地登记,下放比例高达73.3%,真正做到了放手、放权。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