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吉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省科技厅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探索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工作新模式,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力以赴助力新一轮振兴发展,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共同提高。
一、攻坚克难,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一轮科技振兴发展,省科技厅党组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优势,号召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制定激励政策,增强大众创新创业的源动力。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了《吉林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意见》,紧紧依靠政策驱动,通过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要素、释放各项改革红利、保护创新创业者的合法权益、降低大众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成本等重要举措,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我省创新创业。计划到2020年,逐步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浓厚的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使我省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跻身到全国中前列,在吉林大地上形成中小企业不断涌现、不断成长壮大的新局面,为创新型吉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构建有效载体,提升服务大众创新创业的能力。借鉴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和建设经验,加大对以众创空间为重点的服务平台建设和扶持力度。提高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奖励标准,由每户奖励50万元提高到每户奖励100万元。放宽认定条件,对孵化器孵化面积要求由不低于3000平方米,放宽到不低于1500平方米。今年上半年,新认定以众创空间为重点的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11个,其中主要代表有摆渡创新工场、长春高新区原创驿站、辽源东北袜业大学生科技园、吉林省文创科技孵化园、东艺创意空间等5家新型孵化器。推动北华大学科技园成为省级大学科技园,目前我省大学科技园达到8家,其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373家、毕业企业216家。一系列服务举措极大地降低科技人员来我省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释放蕴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的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内生动力。火炬办党支部结合我省实际,实施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项目,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及优秀团队,重点支持45周岁左右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在业界具有较高声望和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活动。共支持团队项目25项,投入经费464万元。实施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重点支持3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中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新产品研发等技术创新活动,尤其是注重向企业青年科技人才倾斜。累计支持青年基金项目157项,投入经费930万元。举办2015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吸引、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和创业投资机构,为双方搭建对接平台,促进创新创业,目前大赛已成功举办。
二、服务先行,积极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离不开有效的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经济大局的思想,更好地为社会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省科技厅党组积极谋划,搞好顶层设计,机关党委牵头组织协调,签订责任状,分头组织实施,整体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
1、突出抓好吉林省集成创新综合体建设。市场办党支部和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党支部密切合作,在长春高新北区规划建设的吉林省集成创新综合体已初步搭建起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创新平台,重点实现和完善产业技术发展研究、主导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试与技术转移、公共检测、成果交易、创业孵化、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十大功能。
2、积极推动长春市政府及长春高新区、长春净月高新区强强联合,争取国家在我省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处党支部结合我省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中关村政策推广工作。
3、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条件财务处党支部采取重点培养、择优选拔、专家指导、联合攻关等措施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2014年共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投入资金500万元。加快推动省级创新中心建设与持续发展,给予34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补助资金,促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及研发水平。
4、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基础处党支部在2014年新建了3个院士工作站基础上,加快建院步伐,目前已先后建设18家院士工作站,共引进两院院士近40多位,起到了 “人才库”、“智囊团”、“攻关组”的作用,在重点项目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速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创新思路,全面构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舟桥机制”
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省科技厅党委提出教育活动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和认识层面,关键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见成效,努力把专题教育成果变成创业要实,干事要实的自觉行动,在重点工作上求作为,有突破。在集中研讨中,党员领导干部围绕多年来制约科技振兴发展的难点问题,积极出谋划策,献计献策,统一思想,形成了齐抓共管,想事干事、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1、突出抓好“两所五校”(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和吉林大学、东北师大、长春理工、长春工大、东北电力)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深入挖掘我省大校、大所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在“两校两所”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基础上,又启动了“两所五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筛选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由我省民营企业牵头集中支持28个原创科技成果实施转化,变政府直接找“苗子”为直接找“园丁”,从机制上持续推动首创科技成果在省内就地转化,并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引导各市(州)、县(市、区)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对接。
2、重点加强“中试中心+战略联盟+基地(园区) ”三位一体建设。
一是为有效打通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通道,建立起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与纽带,围绕化工新材料、生物资源利用、药物开发等领域启动建设20个省级中试中心。目前有8个中试中心已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余12个中试中心已经完成论证评估,待省政府审定后实施。这12个中试中心将加速建设,尽快发挥作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
二是为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学研各方面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汽车自主创新、化工新材料、碳纤维、光电子、生物制药、动物生物制品、药品食品检测仪器与制药设备、林蛙等不同领域组建3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一步将继续发挥联盟的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各方面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把创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三是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围绕光电子、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玉米生物化工、建筑节能与材料、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等领域建设了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18个。下一步继续发挥基地的作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聚集和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