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4年第5期 > 先锋谱
首页 > 先锋谱

先锋谱


日期: 2014-06-09 浏览次数: 字号:[ ]

在大安市大岗子镇西部有个村叫欧李村,这里曾经是漫山遍野的野生欧李树[1]和一簇簇的蒙古黄榆,春夏两季奉献的是一片片新绿,秋天则是一串串鲜红的欧李果和彰显着秋日色彩的一片片金黄。这里一度也是黄沙肆虐,土地沙化、碱化、盐渍化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告诉我:“这儿是世界三大苏打土壤区[2]之一。”而如今这里一切都变了——白杨婷婷,芳草萋萋,碧水悠悠。一道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守护着沃野良田,守护着美丽家园,承载着乡亲们的致富梦想……

说起欧李村的变化,挂在乡亲们嘴边的话是:“好政策”加“好村官”!所谓“好政策”,是国家在新世纪初组织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而“好村官”,当然就是欧李村的当家人——村民的“主心骨”——村支书!要提及家乡的“好村官”,那我真有些满怀敬意和深情了!悉数起来,有三任村官,要说为百姓办事,他们都各有一套。他们的追求,真可谓“三任村官一个梦”!而这个梦就是“给大地披绿,让河山增秀,为百姓造福!”

这个梦!就是他们工作的遵循,也是事业的坚守……

先说说呕血林地的老书记刘林吧!了解欧李村的人都知道,这个村的今昔变化皆缘于一个“林”字!真是“败”也在林,“兴”也在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在“农业学大寨”的政治路线指引下,为了增加耕地面积,硬是连根拔掉了满山的野生欧李树和蒙古黄榆。虽然造出了农田,可生产队里的粮囤子仍旧未满,社员的生活更贫困了!百姓心里最清楚:“满山的树都拔掉了,春风一起,有一块算一块保准跑风。要说打粮食,那才见鬼呢!”果然,连续开垦使这里风沙肆虐,有时候白天种子下地,夜间一场大风,第二天种子就被刮到道帮子上了。严重的地块一年要毁种、补种两三次。农民依旧过着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日子。听爷爷说:“山上树没砍的时候,欧李村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我是在这山上的树木被连根拔掉后出生的,出生后就很少见过欧李树和蒙古黄榆。最可怕的是春天刮大风,漫天昏黄,出去一趟,回来就是个土人儿。即便是夏天,天空连片云彩都没有,火辣辣的一面大镜子,干热干热的,三五年得不到一场透雨。庄稼苗被旱风抽得干干的,一根火柴就能点着半片地。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和严厉惩罚,终于使人们警醒——于是有了新世纪之初的2002年,欧李村轰轰烈烈的退耕还林工程。

在欧李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从镇里派到欧李村任职的刘林书记最认账的一件事!然而,当时他最大的压力就是宜林地少。这个村土地瘠薄,人均耕地非常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地咋造林?可认准的事就得办!这年秋天,刘林书记多次忍着老肝病的阵阵作痛,一次次召开村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村社干部思想,力求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多番动员,群众的思想工作还是做不通。村党支部、村民代表会研究决定,开展一场以清理责任田为主要目标的“清地战役”,把超出分地台账以外的耕地面积全都清理出来,用作退耕;又对宜林的荒山荒地进行彻底排查,能还林的全部还林。在清地过程中,刘林和村会计、社主任始终在前线实拉实测,不徇半点私情,共清回宜林地800多亩,一次性用于退耕还林工程。然而,也就在那场退耕还林的会战中,一天,就在造林现场,刘林突然感到天旋地转,胸膛里热流欲喷,眼前一片金星,旋即一个跟头摔倒了。就这样,带着对树的崇尚和对造林的执着,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那一点点使他值得的安慰,这位年仅49岁的欧李村党支部书记因肝硬化咳血殉职在造林地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村民们疯一样地拥到刘林身前,他们要留住这位好支书。70多岁的村民李国学流着泪说:“一个‘外来户’为我们欧李村这么干,这样的好人怎么走这么早……”《吉林日报》头版以《好支书累倒在造林地,众乡亲挥泪送刘林》为题作了报道。大安市委在追认刘林同志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时写到:“刘林同志用生命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百姓情怀,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欧李村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在村民心中树起了一块丰碑。”

刘林书记走了!可他身后还有许许多多未竟的事业……

而他事业的后来人,就是他原来的助手吕友臣。吕友臣和欧李村的乡亲们掩埋了老书记的遗体,擦干了满眼的泪水,此时,在吕友臣耳畔回响的,是挂在老支书嘴上的那句话:“咱欧李村的希望在生态的改善,出路在于植树种草!”他深知老支书这番话的含义和分量。植树造林,恢复欧李村原来的生态面貌,这也是他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最大的目标追求!

上任的第一天,他便扛起刘林书记留下的铁锹,带领村民为刘书记刚刚栽完的1万多棵树培土浇水。春季造林结束后,他又继续开始了册外耕地清理,并邀请市林业专家帮助规划落实2003年春季退耕还林任务。那一年,欧李村又造林300多亩!吕友臣是土生土长的欧李村人,深知造林后期管理的重要性。确保老刘书记栽下的幼林成活,才是对欧李村百姓的最好交代。一有时间,他便到树地里转一转,看一看树苗是否旱了,是否生病虫害了。在他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刘林书记带领村民栽下的小白杨如今已成为欧李村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欧李村的树绿了,可近万亩白花花的盐碱地成了吕友臣书记的心病。欧李村处于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这里昔日曾经是水草丰美的好地方。因生产队过度放牧、滥垦农田,小区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来那片好端端的草原,慢慢退化成一片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吕书记把目光投向了退化的草原,把荒漠草原治理作为一个新的奋斗目标。

怎样来治理呢?他多次向镇党委汇报,领导多次带他到市林业、畜牧等部门,向专家请教,向领导汇报。还通过老乡、同学、朋友等人脉关系,积极争取项目上的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吕友臣书记的真诚感动了省里专家和领导。2006年,决定对欧李村退化草场实施治荒工程。这件事对于吕友臣和欧李村村民来说,真是比天还大的好事。可工程刚要组织实施,问题就接二连三地来了。原来,这草原早在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开始不久,就落实到村民的名下了。平时没人管,一说要治理,人就都上来了。有的要补助,有的要放牧,那说道就多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吕友臣多次召开村支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与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分析种草改善欧李村生态环境的好处,讲明治理好的草原属性不变、政策不变、植被恢复后使用权不变,讲清楚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会后对几个“整事儿”的村民,他还亲自走门串户,直到把每个村民的思想都做通了,才使得项目顺利实施。经过三年多的治理,到2009年,昔日白花花的盐碱地竟奇迹般地长出了绿油油的碱茅。看到这些神奇的变化,欧李村的乡亲们服了!也乐了……

而这时,我们的“好村官”吕友臣的眼睛却湿了!他想到了什么呢?也许是想到了老刘书记呕血林地的一刹那,也许是想到了上任以来的一路艰辛,也许是看着满眼绿色回报带来的喜悦!

2009年,现任“村官”张凤友在群众的推选下走马上任了,这是继刘林老书记之后的第三任“村官”。

庄稼人种地有他心中的“小九九”:“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如今欧李村的生态已有了极大的恢复,新上来的“村官”心里有啥章程?村民们在观望。面对经过十多年治理改造得到恢复的生态环境,新村官张凤友思想上的负担更重了。面对党中央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重大部署,他既要思考着该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还要考虑乡亲们致富的路该怎样走?不经意间,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曾经在大岗子镇草原站当过站长的好朋友任宪涛。好哥们相见难免要小酌几口,席间他不断地向任宪涛咨询草原如何保护、农民如何致富等问题。任宪涛告诉他:“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实行禁牧舍饲!对村民散养的羊实行舍饲。”好朋友的一句话,如同醍醐灌顶。他心里明白,欧李村有百分之五十的乡亲都养羊,而且一直是散着养的。让村民舍饲,谁能认这个账?他的思想开始矛盾起来,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朋友说得有道理,便试探性地在村民中以询问的形式征求意见。在与村民座谈时他才知道:大多数村民还都认舍饲这个理儿,并且还有舍饲养羊的积极性,但都是苦于手头没钱,建不起高标准的舍饲羊舍。于是,他多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共同研究怎样保护已经恢复的生态环境,如何实行舍饲饲养,走小区化发展的牧业新路。带着这些问题和想法,他专门向镇党委作了汇报。他的想法立刻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和赞同。镇党委决定利用扶贫、农发等政策资金,大力扶持、示范推进欧李村舍饲养羊事业。2012年,欧李村一次性建设规范化的养羊示范小区两个,建设高标准羊舍150栋。镇畜牧站还专门为养羊户提供疫病预防、人工授精、育肥销售等服务。这一改写欧李村养羊历史的举措,不仅使原生态的草原得到了有效保护,还推进了全村养羊业的发展,并极大地促进了农民致富!如今,欧李村人均年收入大幅提高,家家住上了温暖漂亮的大瓦房,有的农民还购买了小轿车,过上了山清水秀、富庶文明的新生活。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欧李村三任“村官”怀着共同梦想,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以对大自然真诚的保护意识、对传统产业的开发意识和敢于担当的负责精神,经过十多年不懈的追求和坚守,带领广大村民托起了一个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永续发展的美丽家园梦!

信了,为民务实的情怀有多浓,勇于追求的担子就有多重,造福百姓的事业就有多远…… 

(作者单位:省政协文史委)

注1:欧李树,落叶灌木,高1~1.5m。树皮灰褐色,小枝被柔毛。果实含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是老人、儿童补钙的最好果品。具有特殊的抗旱本领,适合干旱地区种植。

注2:苏打土壤区,因土壤成土母质具有苏打碱化特征,极易损害植物生长。在吉林西部,土地盐渍化面积占松嫩平原盐渍化总面积的63%,是灌溉农业的最大制约。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