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4年第5期 > 健康之路
首页 > 健康之路

健康之路


日期: 2014-06-07 浏览次数: 字号:[ ]

技术关键一:发力顺序

最近在苦练如何拉半出台的加转下旋球。这种球大多数人不敢太用力往前拉,就算拉得过,也未必够转,位置不好,就会被轻易挡回,甚至被吊。尤其是光用大臂拉球的人,更是费力、失误率高。而我也怕拉不过网而不经意地抬肘,结果拉得费力,也不够转。发现乱用身体的蛮力一点用都没有。然而在高手指点下,多次用多球练习,竟然突破了。突破这个之后,再回头拉一般的弧圈,才发现质量也跟着提高了,强力弧圈离我不远了。

大力弧圈,腿应该如何先发力?结论是,在转腰的同时,小臂发力之前,身体重心的移转,就必须先行完成。也就是说,右脚往左脚瞪去,腰转了之后,左脚脚跟发力踩地的时间,比收缩小臂的动作还要来得早。当左脚发力踩地时,腿腰也就已经带动身体往击球方向前迎,之后才是小臂发力。这样的腿腰发力方式,除了转肩的动作,还会把“右肩”先往击球方向迎去,右肩带动着手臂往左前甩(此时小臂、手腕是放松的),小臂再跟着发力加速收缩……这样所产生的爆发力是很惊人的!

技术关键:以前脚掌支撑,脚跟发力把身体往击球方向带动。击球时,注重的是发力顺序跟时机,脚跟踩到地的时间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脚的发力比腰手的发力早一些。腿腰的爆发力量使的出来,小臂自然会被带动收缩,也就是小臂的收缩是被动的。

请注意几要点:

1、本技术关键着重在于发力顺序以及身体的前迎以及两腿的发力变化。

2、整个过程肩膀大臂放松,不需要紧绷,更不能抬肘,大臂先用力就完了,失去甩臂的力道。

3、转腰引拍时,重心先往右脚移转时,左脚脚跟要离地,右肩稍沉,放松大臂。

4、小臂在右肩前迎之前一定要放松! 不可紧绷或提早发力。小臂发力收缩之前,建议小臂微弯即可不用打直,可增加摆速,也利于放松大臂。

5、还不会用腰带手拉球的人请先从正手攻球正手拉球等基本技术练起。

6、想借腿腰发力来提高弧圈球质量的前提是,你已经对拉球技术中球拍的“咬球”动作(小臂手腕手指发力)已经很熟悉。

7、不管是前冲或者高吊,腿腰的动作都相同,差别只在引拍高度跟发力方向还有摩擦球的部位不同(这三点已经决定拍型, 请不需要再去思考拍型)。

8、引拍记得一定要转腰身体重心往右后移动,右脚必须感觉吃力, 切勿只靠手臂后拉来引拍。引拍姿势一错,后面就别谈什么腿腰发力了, 而且手臂后拉的引拍方式,大臂肩膀都已经紧绷僵硬,如何放松呢?

9、尽管腿腰发力,讲求身体前迎, 注意收拍位置仍然要停留在眉心前方或者偏右。如果挥拍过左耳肯定是动了大臂,不信回家照镜子试试。

技术关键二:引拍方式

一般业余球迷,练习了老半天,一上球台,怎么打都觉得别扭,发不出力,无法维持练习时的姿势,感觉起来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怪”字。原因出在哪?大部分的人,拉球的时候满脑子一直想着“如何击球”“如何打磨”“如合加转”,想着拍型要如何如何,却忘了拉弧圈球很关键的一个动作——引拍。我敢肯定地说,一旦引拍方式错误,击球再怎么强调腿腰手的力量也是白费。引拍的正确与否,将严重影响整个拉球的后续动作,但是引拍动作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细节。

1、忘了引拍。有些人击球前,整个人正对着球台,只是稍微把手后拉就想发力击球, 压根儿根本没什么引拍动作。没引拍,用哪发力啊?肯定是甩大臂再用身体往左甩,手腕翻拍,抬肘胡乱发力。

2、引拍高度不对。明明想打前冲,引拍时手放太低。想打加转,手肘却提的太高。

3、转腰不足。有些人知道要转腰引拍,用腰带手,却转的不够,球跟拍子的距离不足,没有预留适当的距离来加速发力。这可能造成被球追身无法发力的后果,或者是为了转腰击球击球点变的离身体太远。

4、手臂提早发力僵硬。有些人用大臂后拉来引拍,一开始肌肉就紧绷发力,手肘抬起僵硬,让小臂失去收缩的弹性。或者引拍时还很放松,快击球时就提早紧绷,小臂太快发力收缩,等碰到球时力量已经消耗大半无法集中发力。

5、引拍时重心没有事先右移。许多人以为打球的时候重心有左移就行,想想看如果重心没有事先右移,击球时才往左移不就整个人往左倒去?这样如何还原?

6、引拍时手腕僵硬。初学弧圈球者手腕要放松相对固定,不要管什么内收外撇,胡乱发力。

7、引拍时机。许多人球都来了才开始引拍,来不及引拍的情况下被迫回击,这样是无法充分发力的。

8、徒手练习时没有想像击球点。徒手练习姿势十足,一上台打不到球找不到击球点,就是如此。练习时应该要假想一个击球点来发力,光有姿势是不够的。

9、用手追球引拍。脚步站的太死, 用手追球。引拍动作进行时脚步要配合移动,用身体来控制球跟身体的相对位置而不是用手追球。

10、重心后坐身体太过僵直。引拍时,身体僵直。身体注意要前倾,含胸收腹,两脚稍弯保持弹性,气势要有如一只蓄势待发的老虎就要扑向敌人般的凶猛。准备动作有了,击球时配合重心转移身体往击球方向主动前迎,可以更好发力。

技术关键三:腕部微调与咬球摩擦

咬球基本上就是增加摩擦时间来加强球的旋转,这也是弧圈球的基本要求。前冲弧圈也是需要足够的咬球才能称之为弧圈。磨擦要好,必须让球停留在拍子上多那么一点时间然后充分摩擦。击球时拍子有往前力量跟往上力量两个分力,往上力量很好理解就是往上摩擦,往前力量就是撞击。如果撞击太多,球一碰拍子就马上弹开,再怎么往上摩擦也没用,这就叫做咬球不够。

咬球的动作就是在往上摩擦的过程中顶住球而不让球太早离开拍面。所以在击球的瞬间,腕部就必须控制好拍型先让球拍顶住球而不弹开而又能同时往上摩擦。而往上摩擦的过程又要兼顾前迎顶球,所以摩擦的动作不是单纯的往上,还要让拍子往前顶住球,同时往上往前发力。往上多点就是高吊,往前多点就是前冲。也有人说,咬球是要让球吃透拍子,让球陷入胶皮中来产生正压力,再往上拉动产生强烈摩擦。这也是说明咬球就要兼顾往前跟往上两个分力来合作摩擦,但是真正的关键就是不能让球一碰到球拍就立即弹开,也有人说这个动作就是包球……直拍术语“拉球”,强调的是“磨擦时间”要够长。想像击球时,拍子包着球来转动拍型,先磨球的中部,再磨中上部,包球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目的就是要让球撞击球拍拍面后不要那么快“脱板”。 当然要在击球瞬间做到包球的动作并不容易,小臂跟腕部要合作来发力。

拉球的“拉”字,强调的就是球碰球拍的时间要拉长,不是瞬间撞击。拍子碰到球之后要顺着击球方向顺势贴着球的中上部再往前迎送,这才是拉球。腕部有调节作用,但不是拉球的主要力量来源。过分强调手腕,容易忽略了身体的力量传递。手腕发力太过,开始阶段看起来还有那么点弧圈味道,但遇到高手之后却是不堪一击。因此特别要再提醒,腕部是为了控制拍型跟微调来咬球跟包球,并非靠腕部发力来击球。

浅谈拉球练习时的自我调整

一下子掛网,一下子出界。这是大部分业余球友经常遇到的困扰,这要分三种情况来解析。

1、假设你拉球时咬球摩擦的很好,爆发力也足够。如果下网,代表你要往上摩擦多点。如果打高,就是要往前摩擦多点。但这要先判断好来球的旋转,才不至于搞迷糊。

2、假设是咬球摩擦出了问题,拉下旋球时怎么往上摩擦都挂网,那就要练习咬球包球的动作。

3、再有就是击球点问题。拉下旋球时,球还在上升期就往上拉容易吃转挂网。拉上旋球时,球都已经弹高落下,这样拉球势必摩擦到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容易吃转打高出界,也可以说是击球点影响了发力方向。

拉球节奏

拉球的节奏跟正手攻或者推挡的节奏有所不同。近台正手攻以快为主,强调借力还击,越早出手球越是强劲。拉球则必须寻找最佳击球点,拉球的节奏必须先练慢求稳,先放松手臂,腿腰发力为主,先讲求摩擦,再讲求速度,够稳了不会拉漏了自然就可以控制击球点的提前来拉冲。所以,引拍等待到发力击球期间的停顿越长越好。你的脚步越快引拍到发力击球的等待时间越充足能拉冲的机会就越大,发力更完全。不是故意要等,而是脚步要快到可以让你等。脚步一慢,一引拍球就贴身了还没准备好你也只好一口气拉回去,这种拉球不够冲也不够转。

拉漏的原因,有可能就是等待时间不足,来不及准备。想前冲球已经往下掉或者贴身,或者本来想拉加转高吊发力向上,但是来不及准备,球还没弹到最高点就已经贴近身体被迫起拍,或者节奏不对太早起拍击球,引拍、发力、击球点这三个不协调就容易拉漏。 

(邱  震)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