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9年9月28日,群众路线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到2013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掀开全党第十次整风运动的序幕,在这波澜壮阔的84年中,无论在那列强割据,战火纷飞,为争取民族独立,建立人民共和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那安邦定国,百废待兴,为建设新中国凝神聚力,万众一心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那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不懈努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胜利和一个又一个斐然成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最好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我党执政的最牢固的根基和最直接的力量源泉。长期以来,党依靠群众路线,时刻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创造了中国式发展的奇迹。新一届党中央审时度势,组织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宗旨意识。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站在新的思想高度,对群众路线进行再认识再学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大量积累,外来思想文化冲击碰撞的日益强烈,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使得一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为了谁,依靠谁”上认识不到位,定义模糊,甚至“忘了自己是谁”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党面前,而这一系列问题都集中表现在“四风”上。
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如果作风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和人民群众分割开来,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苏共的前车之鉴,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执政后期,苏共长期脱离人民群众,官僚主义盛行,生活腐化堕落,作风问题层出不穷,自身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导致苏联人民和苏共形成了两个尖锐的对立集团,人民对于党和政府的言行不再信任,出现了严重的“塔西陀困境”,很多人白天与官方保持一致,晚上却评论时政,发泄不满——“夜间人”遍布整个苏联社会,而对日益严重的作风问题,苏共竟长期听之任之、无所作为,最终使其不能再代表苏联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发了苏联的解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我们也依稀有了一丝苏共的影子,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而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还关系到“两个100年”目标的达到与否,关系到13亿人的中国梦实现与否。
其次,要站在新的高度去学习群众路线理论知识。许多同志都对群众路线的相关理论、领袖语录、论述比较熟悉,对群众路线的历史也广为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吃透了,学好了群众路线。新一届党中央在新的执政环境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站在新的思想高度对群众路线加以学习和理解,而这一高度就是政治的高度,就是要在思想上要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以群众路线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指定的学习教材及相关刊物,都是党的历史经验结晶,具有很强的可学性,每一个观点,每一个论段都包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正反面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去学,结合着实际去学,从新的思想高度领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绝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止于浅表,让学习流于过场和形式,只有了解了如何按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工作和学习,才真正学懂了群众路线的精髓。
二、立足自身岗位实际,以群众路线指导人防事业发展
群众路线既是思想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学习群众路线的各方面理论知识,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全民的社会公益事业,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人防干部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摒弃不良工作作风,立足岗位实际,切实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加强党员的宗旨意识,着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建设进行提供坚实的国防基础保障。
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高部门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对作风问题的整改落实要始终和自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其为中心工作服务,进而使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人防部门要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结合国情、省情,抓好作风转变,进一步做好人防工作:一是加强效能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依托绩效管理,建立岗位目标管理和效能评估,清理工作死角,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群众测评、社会评价等环节吸收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作;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多同基层和群众打交道,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呼声,要敢到多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调研,加强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和研究,不断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来适应群众和形势的需要;三是科学规划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人防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要在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深化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上谋思路,下功夫;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在部门各级决策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决不搞一言堂,反对官僚主义,降低行政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五是大力宣传引导。要将全省人防干部中能吃苦,干奉献,理想信念坚定,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选树出来,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广大人防工作者创先争优,弘扬“六种”风气,激发人防干部对工作热情和进取心;六是厉行勤俭节约。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减少“三公”经费支出,提倡“绿色机关”,节约办公资源,降低办公能耗。
提高能力素质,抓好“五型”干部队伍建设。人防干部是推进我省人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推进人防机关作风建设的主体,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好的干部队伍,是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也为新时期人防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大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提出 “五型”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培养学习型干部。抓好干部对党的理论知识、人防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国情、省情的了解和对人防工作大方向的把握,安排干部多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弥补自身工作经验的不足;二是培养服务型干部。要让干部树立公仆意识,加强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自觉,进一步提高服务本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培养创新性型干部。要增强干部创新意识,解放思想,使干部能不断发现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在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培养务实型干部。要让干部接地气,把落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不造假,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五是培养廉洁型干部。要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加强廉政教育,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全面构建长效机制,使群众路线永远保持进行时
随着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始,第一批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习总书记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动员讲话中对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但也同时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明确单位各级领导在作风建设上的具体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群众路线领导责任制。二是建立组织管理机制。严格遵守党建工作相关要求和规定,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落实好机关支部的民主生活制度。三是建立奖励惩戒机制。对涌现出来的正反面典型要进行奖惩,为作风建设树立标杆,教育机关党员向先进看齐。四是建立承诺践诺机制。组织机关党员统一填写《党员承诺书》,年终由机关党组织进行察访核验,监督管理党员的承诺完成情况,推动工作落实。五是建立情况反馈机制。通过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来检验自身整改成果,与基层单位加强联系沟通,不断总结经验,改良做法。
毛泽东同志把党和人民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种子和土地,说明人民是党力量的直接来源。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握好人防建设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地区形势紧张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好全省人防工程建设,为早日实现富民强省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省人民防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