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4年第1期 > 厅长谈发展
首页 > 厅长谈发展

厅长谈发展


日期: 2014-01-25 16:59:00 浏览次数: 字号:[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新的一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作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主体,必须创新思维,深化改革,牢固树立创业、创新、争一流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一个重点工程,全面深化“三大”行动,构建完善四个体系,切实强化五项整治,统筹推进新形势下、新体制下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为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民生改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突出重点,认真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是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我局工作的重点,围绕推进落实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可追溯体系建设、废弃食用油脂监管、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地方法规标准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宣传等重点工作,在全省培树15个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市、区)、3个食品安全示范园区、1个药品安全示范园区;指导企业建立电子台账,免费为全省7万户食品生产经营者、农产品种植养殖户及畜禽屠宰企业,5000户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自律管理软件和终端设备,免费为全省1.8万户餐饮服务企业(业户)安装油水分离器;做好《吉林省食品安全条例》、《吉林省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办法》的立法前期调研和起草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成20项吉林省特色食品、新资源食品地方标准的修订工作;引导扶持全省乳制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诚信体系,指导200家食品药品生产企业、5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立诚信管理手册和诚信信息管理程序。力争三到五年时间,建立起食品药品“体制健全、标准完善、产地准出、销地准入、质量可追溯、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全程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1234”工程,加快“一个数据中心、两大网络、三个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应急指挥和移动执法、日常监管和质量追溯、公众互动服务和网上办事四大功能,实现食品药品的远程巡查、零距离监管。

二、严格监管,夯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基础。强化监管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核心要素,通过构建完善各级政府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体系、食品药品部门监管责任体系、企业源头质量管控体系、社会共治监督四个体系,发挥各级食品药品综合协调机构职能作用,推进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监管分工负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和社会共治“四位一体”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格局。推动建立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安全区域协作机制。继续深化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三大”行动,强化日常监管,认真纠治各类安全隐患。把好食品药品市场许可准入关,探索建立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环节、全过程监管新模式,强化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效能。坚持依法从严监管,切实做到积极作为不越位、依法履职不缺位。教育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主体责任在企业”的观念,积极推动企业内部质量管控能力的提升。要大力探索推进食品总监制度,促进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依法公开不法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违法信息。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快速检测的频次和密度,把好上市食品药品质量关。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检验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排查、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建立起谁发证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错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和联防联控的管理机制,确保消除隐患、举一反三、彻查原因、严肃问责。

三、重拳出击,切实强化食品药品整治工作。加大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加大整改各类问题隐患力度。严厉打击“违禁超限、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突出加大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司法打击力度,给违法犯罪分子以最大的震慑。特别是对“地沟油”、“瘦肉精”、“病死猪”、农药残留超标、滥用食品添加剂、婴幼儿配方乳粉、假劣药品、伪劣保健食品与化妆品、违法违规生产药及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密切关注媒体宣传假、网络销售假等群众意见大、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有效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四、围绕中心,服务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全省的中心工作。食品医药产业是“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食品医药产业发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安全保障发展、发展促进安全”的工作理念,用好用足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四部委”加快实施新版GMP改造等优惠政策,发挥信息和技术优势,积极帮助食品药品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引导扶持食品医药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进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开发我省特有的人参、林蛙、鹿茸等保健食品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探索将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切实巩固全省食品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五、强化宣传,积极构建社会共治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密切与各类媒体的沟通协调,推进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宽宣传广度,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影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专栏、手机有信息、户外有广告,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加强12331投诉举报平台建设,认真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充分整合发挥基层食品药品监督举报中心(站)和义务监督员作用,及时受理群众咨询举报,快捷查办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引导公众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在全省建设200个集快速检测、科普宣传、投诉举报、咨询服务“四位一体”功能的“食品药品安全小屋”,普及饮食用药安全知识,推动形成社会共治工作格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全国安全用药月”、食品安全“五进”、“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电视大赛”等系列活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引导理性消费,营造社会共治舆论氛围。

六、凝心聚力,全力打造高素质监管队伍。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导向,重品行,看实绩,大胆使用原则性强、敢抓敢管、扛事顶硬、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牢固树立“创业、创新、争一流”的精神,以想事、干事、成事敢为人先的精神,以与时俱进,打开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探索新路子的创新精神,抓好班子建设。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健全完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努力打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营造团结统一、协调配合、指挥顺畅、落实有力的食药监管工作新格局。针对改革后履行职责的实际需要,突出抓好干部职工法律法规、第二学历教育和监管业务培训,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系统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更新。三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学习,做到优化知识结构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党的理论指导与业务钻研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的建设主题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干事、促发展上来,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七、警钟长鸣,切实抓好廉洁从政建设。一是抓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围绕“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建设,结合机构改革后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进一步完善省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重点在规范行政审批权上进行积极探索,建立流程规范、进程可查、责任可追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监督服务平台,出台“六项禁令”,规范系统行政权力运行,严厉纠正“吃、拿、卡、要、报”、办关系案、办人情案等不正之风。二是加强廉政教育。继续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引领教育工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使廉洁从政的思想入脑、入心,增强全员廉洁自律、防微杜渐的自觉性。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重点围绕行政执法、行政审批、检验检测、审评认证等重点工作、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系统人员队伍的政治安全。四是加强执纪办案工作。加大案件查办工作力度,继续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同时通过开展明察暗访、监督查检等方式,多方式挖掘案件线索,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效发挥查办案件的震慑作用。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