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3年第5期 > 卷首语
首页 > 卷首语

卷首语


日期: 2013-06-24 10:45:00 浏览次数: 字号:[ ]

青年,焕发着朝气,昭示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一百年前,踌躇满志的梁启超,面对腐败凋敝的中华,他将希望寄托给了中国的少年,发出“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呐喊。半个世纪后,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富有朝气和行动力的青年。毛泽东在1957年访问苏联时对中国留学生慷慨陈词,“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习近平同志更是情真意切,对当代青年寄以殷切的期望,他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我们党从血与火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只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实现梦想,不负期望,离不开自强不息,发愤求知。纵观东西方历史,没有知识,任何一个民族都将无立足之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使年轻的周恩来找到了人生的道路与民族救亡的交汇点,而且置之当下依旧令人血脉贲张。青春时光不容虚度,也禁不起荒废。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如同金子一般宝贵,更何况本就短暂的青春韶华。明朝那个“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年轻时即“好亲灯火研经史”,修养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也时常规劝世人“莫负青春取自惭”。一代代前贤往事,虽远跨历史时空,却愈加真切清晰,激励着当代青年不断敏于求知,把求知内化为生活方式,升华为精神追求,用知识照亮青春,用青春放飞梦想。

虽然理论是实践的眼睛,但唯物主义认识论更强调实践的重要。在实现中国梦想的征程中,青年人不仅要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远大抱负,更要树立通过我来实现理想的实践精神。陆游告诫后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费尔巴哈宣称,“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这些至理名言何尝不会给走在圆梦的道路上的年轻人带来有益的启示呢。它昭示着,当代青年要勇于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在实现国家的进步中镌刻下青春的足迹,勇于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主动到基层一线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青春,现在是用来奋斗的,将来是用来回忆的。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风靡上一代人的名言,重温起来依旧发人深省,历久弥新。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