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3年第12期 > 理论探讨
首页 > 理论探讨

理论探讨


日期: 2013-12-24 浏览次数: 字号:[ ]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大省,发展与转型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日前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说,全面推进改革与发展,要坚持人民为先,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改什么、怎么改、先改什么、以什么为重点、用什么来衡量改革是否成功,都必须顺应群众期待,以增加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我们注意到,刚刚结束的吉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五大发展”。请您谈谈这“五大发展”的提出缘由和内在关系。

王儒林: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相对落后仍然是吉林最重要、最突出的省情。对于吉林省来说,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毫不动摇地推动发展。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吉林振兴的关键,更是全省2700万人民的强烈期盼。人民选择了我们,我们就必须有这个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但这个发展不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注重质量效益、促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民生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我们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突破。这“五大发展”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创新发展是重要支撑,统筹发展是根本方法,绿色发展是路径选择,开放发展是内在动力,安全发展是基础保障,这“五大发展”是科学发展在吉林的具体体现,是“既长骨头又长肉”的发展。

记者:说到发展,目前吉林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压力,下一步吉林省在这方面有哪些应对措施?

王儒林:对于吉林省来说,要抓好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转型升级,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加快产业创新,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从具体措施上来看,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是吉林省经济的命脉,要千方百计巩固优势,把这三个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此外,吉林省在医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要着力将其培育成新的四大支柱产业。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老工业基地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吉林省将如何围绕破解这些难题去统筹推进各项改革?

王儒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次又一次重大机遇。我们吉林也正是在这些重大历史关头抓住机遇,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推动经济社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当前,吉林正处在振兴发展的爬坡期、结构调整的攻坚期、社会建设的转型期、积蓄后劲的关键期,无论是调结构、扩总量,还是转方式、促发展,最现实的选择、最强大的动力、最有力的保障、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改革。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上来,进一步强化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突出解放思想,坚持人民为先,务实推动各项改革。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初步梳理出85个问题。具体工作中,要统筹考虑,全面推动,着手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对中央有明确部署、实践当中条件成熟的,抓紧制定出台我省负面清单管理意见、清理规范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意见等16个方面改革的相关政策意见,全力抓好落实;对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开展地方与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12个方面事项,要在一些地方先抓试点,在积累总结经验基础上,再向面上逐步推广;对中央已明确提出方向的,比如招生考试制度、养老服务、人口计生等群众普遍关注的改革,要积极探索,同时对一些需要国家层面推动的事项,努力争取国家支持。我们还要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各项改革举措研究好、谋划好、落实好。

记者:您多次强调“我们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请您谈谈吉林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王儒林: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只要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就要下功夫去解决;只要是有利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事项,就要加大力度去推动,无论面临什么困难、无论需要付出多大努力,都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围绕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我们重点谋划了富民工程、就业创业工程、“暖房子”工程、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城市畅通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城乡教育普惠工程、特困群体救助工程、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传染病防治工程、城乡居民文化工程、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十五大民生工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记者:目前看,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作为农业大省,吉林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将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

王儒林:“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吉林的省情实际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传统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及各种利益关系进行重大调整。一要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二要完善“两项权利”,即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权利、完善和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三要积极构建“三个市场”,即规范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四要积极推动“四个集中”,即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空心村屯向规划新村集中、农村剩余人口向城镇集中,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五要积极建设“五个体系”,即城乡一体基础设施体系、城乡均衡发展教育体系、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记者:吉林省生态优势得天独厚。请您简要谈谈围绕打好“绿色牌”将采取的具体举措。

王儒林: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是我国北方地区乃至东北亚的生态屏障。全省矿泉水总允许开采量占全国的18%,人参产量占世界的70%,木耳、林蛙、中药材等土特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好的地域认同感和特色知名度。应该说,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吉林最大的特色、最宝贵的财富、最突出的优势、最重要的品牌。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一要优化国土资源布局,重点实施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中部粮食主产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和西部生态区建设工程,保护绿色生态环境。二要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指标考评办法。三要打造绿色品牌,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大力推进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更好发挥绿色品牌效应。四要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节能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生态文化建设力度,让吉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吉林。 

新华社记者 王存理 周长庆 宗巍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