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3年第12期 > 多棱镜
首页 > 多棱镜

多棱镜


日期: 2013-12-24 浏览次数: 字号:[ ]

“中国将探索实施官邸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传递出的这一信息引发外界颇多关注。何为官邸制?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国家为官员安排住房的制度,官员本身对此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从各国现行官邸制的实际运作看,它更像是国家为“大官儿”提供住所的制度,并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则,遏制可能出现的官员房产腐败。在国际政坛,“官员们住哪儿”曾引发不少争议,这些争议倒逼着各国官邸制不断完善。这其中许多经验,或许值得探索中的中国借鉴。

欧美国家如何实施官邸制

提起官邸,很多人都会想起美国白宫、法国爱丽舍宫和英国唐宁街10号。其实,官邸的范围远不止于此,在欧美,有的国家官邸制适用到州长、市长级别,有的适用到部长,有的则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下放。不过,它们的共同点是:官员对官邸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即官邸的公家性质不能变。

欧美法规有同有异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根据规定,公务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获得公立部门提供的相应住房,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向政府部长级高官及政界要员如议员、公职部门负责人提供住房;二是中下级公职人员因异地任职、需要居住在工作地点邻近的地方,或因安全问题需要有可靠住房;三是由于薪水或职务原因难以获得理想住宅者。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与法国类似,德国实行“官邸制”的对象主要是在任高级公务员,包括总理、联邦政府各部部长等。联邦部长获得官邸住所后,可以根据现有财政水平添置家具,作为官邸配套设施。不过,官邸只能整套分配,不能分割。官邸的所有维护保养费用包含在官员的一项家庭补贴中。如果官员开始使用官邸,那么这项补贴即用于支付维护保养费用,不再另外发放。官员搬出官邸后,这一补贴再继续支付。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俄罗斯官邸很不同。根据公开数据,除克里姆林宫作为工作官邸外,俄总统还有3套官邸,分布在索契、莫斯科州等地。俄总理官邸现为莫斯科郊外的戈尔基9号,其他各州和自治共和国领导人都有自己官邸。为休假及宴请国宾等需要,俄罗斯各地还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非领导人专属官邸。此外,地方首长均有官邸,但一般均是作为办公地点。

一些人不愿住官邸

虽然有权住官邸,但不少官员选择不住,而西方的法律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灵活规定。德国法律规定,总理必须入住官邸,各部部长则有一定灵活性,可以居住官邸,也可以自有或租用住房,由国家配备相应附属设备和承担相应的房租。在法国,部长以上的总统、总理、议会议长等必须拥有职务用房,但其他公务人员有自主权。在奥朗德当选总统后,目前政府38个部长中有23位住进职务住房,其他的部长则表示宁可住在自己的私邸。

出于安全考虑,美国总统、副总统、州长和副州长必须住在官邸,而市长具有选择是否在官邸居住的自由。以洛杉矶市长为例,入住官邸的第一位市长是布拉德利,他1993年离任后,接下来的两任市长都选择不在官邸居住。其中一位市长更喜欢自己的私邸,另一位市长的夫人则是想住得离自己的孩子近一些。因此洛杉矶市长官邸在1993年至2005年期间实际上处于空置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还要承担办公或会见宾客等功能,美国官邸一般都是当地著名建筑,具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有的官邸还定时开放供游客参观。

法国部长官邸曾频发争议

由于法国住房一般都以几间房的套间来定义,因此法律标准给面积大小留了空间。2005年拉法兰任法国总理时,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盖马尔夫妇与其8个孩子住进国家提供的600平米双层套房里,由国家支付1.44万欧元月租金,而他们又将自己在巴黎的大套房出租赚钱。此事曝光后导致盖马尔辞职下台,拉法兰随后规定部长住房不得超过80平米,部长家庭每增加一个孩子,住房面积可扩大20平米,超标面积由本人承担。不过,萨科齐当总统期间,法国部长又爆出丑闻:一名部长级国务秘书将公务用房给非直系亲属居住,另一名部长拥有两套职务住房,其中一套给其成年女儿居住。这些都导致法国强化有关法律,限制部长级高官的职务住房。

俄罗斯的官邸大部分是古式建筑。由于官邸需要翻新保护,所出具的预算时常会让舆论不满。今年伏尔加格勒州州长就被报道称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想建新官邸,引起当地媒体和民众非议。加拿大总理官邸同样如此,历史上几任总理试图装修官邸都引发抗议,因此迄今连中央空调都没有,现任总理哈珀曾大呼“夏天吃不消”,而古老的取暖设施也曾把前任总理马尔罗尼冻个半死。

官邸费用也产生过外交纠纷。2001年3月,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对新闻界表示,美国拖欠其驻俄大使官邸房租600多万美元。事情的原委是,根据1985年签订的租房合同,美方每年应支付7.25万卢布房租,但签约者没料到后来苏联会解体,导致俄通货膨胀,卢布贬值,到2001年,7.25万卢布的租金只相当于72新卢布(不到3美元)。俄政府之前几年数次公开抱怨,甚至威胁要付诸国际仲裁,但美国理直气壮地强调,当年签约时是苏联方面坚持以卢布来表示租金数额。直到2004年10月,美俄才在共同评估及“对其他重要问题达成和解”后,解决了这个遗留问题。

印度官邸高维护费引诟病

印度的官邸制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有,现行官邸制始于1963年颁布的《政府住房分配办法》。现在,印度公务人员,上至总统、总理,下至普通公务员,都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住宅。

印度最大的官邸要算总统府了,这里原本是殖民时期英国总督的府邸。其主体建筑有340个房间,占地近2000亩。总统府每年维护费用超过10亿卢比,仅电费就有近7000万卢比。

除了国防、铁路等少数自成体系的部委之外,印度多数部级及部级以下官员的府邸或宿舍的建造和维护归城市发展部下属的中央公共事业局管辖。这些官邸共分11级,最低一级是不带厨房的单身宿舍,最高一级是部长官邸。部长官邸独立成院,标准上限是:建筑占地766平米,房屋基座面积183平米,可包括8个卧室,4个佣人房,2个车库。

部长官邸多集中在新德里的市中心黄金地段,马路宽广,环境优美。官邸非常容易识别,围墙都是下红上绿。门口处设一岗楼,有警察站岗。《环球时报》记者曾到访过此类官邸,一般为两层小楼,建筑多古朴大方,不显奢华。

新德里共有此类部长级官邸约300座,其中较高档的是中央部长们的77座官邸,其他200多座的主人则包括高等法院大法官、军队领导以及一些委员会的主席等。据统计,2012至2013财年,花在维护保养这300座官邸方面的费用为6.26亿卢比,平均在每座官邸上花销的钱可以在新德里的卫星城购买一个两室住宅。据印度官员介绍,这些官邸维护费用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这些住宅都是老建筑,多建于上世纪30年代,二是维护费用中还包括内部装修、空调以及园艺等费用。

印度正部级以上官员都是选举产生或参与组阁的党派领导人,每次大选后都会变动,所以更换频繁。一般规则是前任要在一个月内搬出,为后任腾房。后任入住的时候经常要求重新装修,往往要额外多花费一笔钱。而部级以下官员采用文官制,人员比较稳定,他们的公用住宅多以小区形式分布各处。

除住公房外,印度官员们还有其他选择,各邦政策不尽相同。以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卡邦为例,该邦邦级官员们就有3种选择:住官邸;住自家的房子,从政府处领补贴,每月约3万卢比;自己租房住,由政府付租金。

印度百姓对高官们的豪华官邸和无节制的装修维护费用近年来诟病颇多,媒体经常呼吁官员们要勤俭过日子,纳税人的钱省着点儿花,但收效甚微。

日本公邸限制很严格

在日本,“官邸”通常指国会与政府高级官僚的办公场所,而国家依法律为其提供的住宅被称为“公邸”。享有公邸特权的高官范围受法律的严格限制。根据日本1949年制定的《国家公务员宿舍法》(2012年最新修订),有权居住公邸的限于首相、内阁官房长官、国会众参两院正副议长、众参两院的事务总长、法制局长、最高法院大法官、会计检察院院长、国会图书馆馆长以及驻外大使和公使。

日本“第一公邸”即首相公邸颇有历史。它位于永田町,紧邻首相官邸。首相公邸始建于1929年,但公邸在1936年“二.二六”兵变中遭破坏,此后首相均不入住公邸而住自宅。直到1968年重建后,首相公邸才再次迎来主人。强调“政治主导”的日本首相们均将住在公邸视作体现首相指挥能力的体现,前首相佐藤荣作夫人曾说,佐藤之所以成为战后日本任期最长的首相,原因在于“住在首相公邸”。但住公邸有时也给首相带来麻烦,除公邸布局复杂、设施不全外,此前还有传言说,首相公邸时常“闹鬼”。

根据规定,公邸所有权归国家,官员任期结束、转任或死亡后,个人及家属需在规定时间内搬出公邸。另外,日本各县知事也有公邸。日本的国会议员有宿舍,只限议员自己居住、办公。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