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 机关党建杂志 > 2013年第10期 > 厅长谈发展
首页 > 厅长谈发展

厅长谈发展


日期: 2013-12-06 09:59:00 浏览次数: 字号:[ ]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确保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这些新要求,进一步凸显了水利战略地位,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省水利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握吉林改革振兴新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治水兴水的决策部署,突出“十二五”全省水利事业关键点,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在完善治水思路上实现新提升

我省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近年来,我们根据水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准确把握省情、水情以及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资源水利为主导,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的关系。要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要统筹解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问题,加快实现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要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水利实惠。

二、在夯实水利基础上实现新跨越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是基本条件,水利是基础支撑。当前,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效果明显,但历史欠账多、薄弱环节多、积累矛盾多等问题,依然没有完全破解。不仅如此,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将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全面完成5条大江大河、12条重要支流和4条独流入海河流治理,重点完善防洪控制性工程。要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着眼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抓紧建设9项大中型调引水工程,增加调配水量22.5亿立方米;实施28项城市水源工程,形成15亿立方米供水能力,基本解决县级以上城市供水水源问题。要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推进节水增粮行动,全面完成900万亩的建设任务,为粮食增产100亿斤提供保障;推进重点灌区建设和涝区治理,抓好洮儿河、白沙滩等8个大型灌区和10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末级渠系建设,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启动实施松原灌区等3个大型灌区建设,全面开工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加强54片重点涝区治理,实施6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努力提高排涝能力。

三、在强化民生水利实效上实现新发展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推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解决618万农民及67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要抓紧对全省1096座病险水库和1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突出搞好137条中小河流重点段治理,完成50条山洪沟治理,消除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隐患。要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水文监测预警体系,开展33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要抓好水能资源开发与管理,加快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

四、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迈进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将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切入点,进一步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设。要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确保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41.55亿立方米以内。要加快制定区域、行业、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确保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要突出抓好农业节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确保201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要从严控制水域纳污容量,强化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监测,确保2015年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在我省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41%以上。要全力推进吉林省西部地区河湖连通工程,切实增强我省西部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要完善黑土区水土保持、坡改梯及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建设。要加快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江河源头的生态屏障作用。要加强渔业生态资源保护,新增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个,组织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发挥渔业生态净水功能。

五、在体制机制构建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是实现水利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省水利管理与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要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信用、质量监管、工程安全运行保障体系。要深化基层水利改革,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深化水价改革和水权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加快完善水资源管理、河湖水域管理、节约用水、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等领域的水法规体系。要强化水利科技创新,搞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水利发展的科技含量。

六、在推动当前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对2013年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力争全省水利投入突破130亿元,安全快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展1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10万亩,实施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项目60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20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18.1万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万亩,完成小水电发电14.5亿千瓦时,建设1万亩牧区节水灌溉工程。 

(作者系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 ( 责任编辑:中共吉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_办公室 )

    分享到微信

    关闭